再不做AI视频,你的需求文档明年就没人看了。
上周OpenAI把Sora2的片段甩进朋友圈,点赞瞬间破十万。
画面里宇航员一转身,太空舱灯带自动亮起,物理碰撞跟真拍一样。
可截图刚保存完,群里就有人甩出一句:国内账号还没影,伦理审批卡着,产品经理照样得熬夜写PRD。
热闹是别人的,加班是自己的。
Sora2再炫,也解不了今晚十点要交的方案。
真正在工位上救命的,是另一批已经能打开就用的国产工具。
快手的可灵把上线门槛砍到零。
输入一句“用户点外卖完整流程”,三分钟后出来一条180秒4K短片:手指滑屏、红包弹出、支付成功,连外卖小哥跑步进电梯的晃动都跟监控一样。
深圳一位五年经验的SaaS产品经理李悦把这段视频甩进企业微信群,原本要开两小时的评审十分钟结束。
开发不再追问弹窗到底放左边还是右边,他们直接照画面写代码。
美图AI走的另一条路。
它不改脚本,只改素材。
广州做跨境电商的赵琳上周要上架五十款保温杯,传统流程是拍照、修图、调白底,一人一天干十张。
她把图扔进美图AI批量优化,阴影、反光、杯口螺纹自动补全,十分钟出片两百张,省下的三天拿去谈供应链,一单多赚八个点。
有人担心AI视频会吃掉岗位。
真实情况是岗位还在,活法会换。
以前PRD靠文字堆,现在靠镜头说话。
李悦总结了一套提示词模板:先写用户身份,再写动作,再写环境,最后加画质要求。
四句话,AI一次过。
她把模板公开在小红书,三天收藏破两万,评论区全是同行走捷径。
可灵团队透露,下月会上线“分镜脑图”功能,输入流程图直接生成多段视频,还能自动标记交互热点。
这意味着产品经理可以把A、B、C三种方案同时跑完,丢给真实用户点选,数据最差的那版直接淘汰,上线风险被提前锁死。
成本也在。
去年拍一条仿真结账流程视频,外包报价最低两万,现在可灵一条只要二十个积分,折合六块钱。
省下的预算被李悦拿去请开发喝奶茶,需求排期从下个月提前到本周。
工具变顺手,不代表可以躺平。
提示词写得太笼统,AI会给出一张模糊的脸,按钮上的文字直接乱码。
赵琳的解决办法是建一个专属词库,把自家产品常出现的元素全写进去:杯盖纹理、手提绳颜色、LOGO位置。
每次生成前先调用词库,出图一次到位。
她说,未来比拼的不是谁更会修图,而是谁有更细的数字资产表。
焦虑也有。
有人担心视频泛滥,评审标准会被抬高。
李悦的感受相反:当人人都能用视频表达,想法本身重新变成稀缺品。
AI把制作门槛削平,好点子更容易被看见,浑水摸鱼的方案也更容易被刷掉。
竞争回到原点,拼谁更懂用户。
再不做AI视频,你的需求文档明年就没人看了。
今晚打开可灵,把正在写的流程粘进去,生成一条三分钟的片子,明天甩进群,开发会第一次先看你再说代码。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ai视频优化(AI视频炸场)》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