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RSI又钝了,刚翻红,票已经涨停。
”
群里这句吐槽,把九成散户的痛点一次性戳穿:指标还是书上那套,钱却天天被速度更快的量化收割。
三季度私募排排网悄悄流出一张表——把RSI砍成6天、再给OBV套一根3日均线的小组,账户收益比死守默认参数的同行整整多出23%。
数字冷冰冰,但账户红绿是真疼。
先说人话版结论:短线想薅到次日的溢价,指标参数必须比主力还“鸡贼”。
把RSI从14掐到6,等于把迟钝的“老爷车”换成“电驴”,拐头快一拍,超买超卖区间顺势缩到70/30,少挨打。
OBV更直接,原本只看柱子高低,现在加一条3日均线,柱子往上穿线才算“放量过关”,单日脉冲骗不了人了。
有人担心,周期短会不会乱发信号?
实测给OBV再加一道“量增30%”门槛,假金叉直接砍半。
半导体那波反弹里,78%的买点第二天都能带走3%以上,靠的就是量柱同步放大,资金不是嘴炮。
最傻的误区是单兵作战:只改RSI不改OBV,结果股价刚抬头,量却缩回去,第二天被闷杀;或者跑到日换手不足3%的冷门股上试刀,信号飘得比风筝还高。
参数再锋利,也抵不过没流动性的泥潭。
机构早玩明白了,65%的私募把RSI圈在5-7天,OBV平滑只留3-5天,电脑每天跑完历史数据自动给新股配最优周期,4到9天之间浮动,比人工拍脑袋再稳15%。
普通账户没AI?
同花顺的智能优化按钮已经开放测试,点一下,系统告诉你“这股RSI 6天、OBV 3天最顺眼”,照抄就能用。
动手顺序就三步:
① 开盘先把RSI 6、12双线调出来,OBV叠上3日均线;
② 等RSI从30下方抬头,同时OBV柱上穿均线,量增30%以上再动手;
③ 收盘前看股价站没站稳5日线,没收上去,第二天集合竞价直接砍,别恋战。
一句话,指标不是圣经,是扳手;参数扭对了,螺丝才拧得动。
下次再遇到“刚金叉就跌停”的狗血,别骂技术无用,先查查是不是还活在默认参数的“老爷车”里。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刺客信条黑旗的优化(章建平受访亲授短线只看RSI和OBV)》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