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
波利尼西亚人的原乡“Hawaiki”需绕过这座海边山(资料图片)
波利尼西亚人的神秘家园“Hawaiki”下面讲波利尼西亚人的原乡“Hawaiki”(哈瓦基)。
波利尼西亚诸多民族世代保留着亚洲起源的记忆,他们甚至说自己的原乡叫作“Hawaiki”(哈瓦基)。在波利尼西亚诸多民族中,以毛利人对Hawaiki的神话传说最为完整系统,他们详细描述了人死后灵魂回归Hawaiki原乡的路线——沿着新西兰南北岛中部的崇山峻岭北行,进入北岛最北端的Aupouri半岛,随后于Aupouri半岛西北角的雷阿角(Cape Reinga)沿着山崖行进,并最终在一棵突起于山崖之上的Pohutukawa树上一跃进入海洋,随后在海中的3个石洲之间盘旋一圈向Aotearoa告别,继续行向西北的亚洲,最终抵达Hawaiki。
雷阿角上的神树Pohutukawa至今还在,本该在夏季开一树红花,但知情人说,这棵神树从未开过花。[88]
Hawaiki是夏威夷?在台湾?专家都找不到证据。如果都不是,又在福建哪里呢?目前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还有人说,Hawaiki(哈瓦基)是个乌有之乡,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
我认为有,在今天的福建省松溪县。
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我们用3个关键地名来破解这千百年来的谜团:
1、百山祖。
百山祖位于今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的百山祖镇,是武夷山系洞宫山脉的一部分,海拔1856.7米,是浙江省第2高峰,在当地乃至周边地区被众多山峰环绕,象征着它是众多山峰的祖先或源头。相传周文王的弟子云游到江浙最高峰的龙泉凤阳山之巅时,一眼望向前方,飘浮在茫茫云雾的丛山之中忽然露出一座美丽的圆峰,连连赞叹:“奇峰,奇峰!百山之奇峰!”由此得名“百山祖”。山上发现了被誉为“活化石”的冷杉,出现过华南虎飘忽不定的行踪。
百山祖还是钱塘江(又说是赛江或福安江)、瓯江、闽江的发源地,素称“三江之源”。[89]
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钱江源孕育了以钱塘文化为核心的良渚文化,成为5000年中华文明的具体实证。
福建省松溪县位于闽浙交界处、武夷山麓东南侧。据《松溪县志》,松溪在周朝时属七闽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国,在秦朝属闽中郡,在汉朝属闽越地、东越地,到五代属吴越国。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开始叫松溪县。春秋时期,越国铸剑鼻祖欧冶子受越王勾践之命,在这里的湛卢山铸就名扬天下的“湛卢宝剑”,位列中国古代五大名剑之首。
2、大溪。
松溪县名来自河流“松溪”。松溪境内多为山地,雨水充沛,水系发育,支流密布,形成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境内主河叫“松溪”,河流大部为松溪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5.5%。
松溪属闽江水系建溪支流,发源于百山祖南麓,在浙江省庆元县境内称“松源溪”,经马蹄岙进入县境后称“松溪”。松溪从东北流向西南,经旧县、河东、松源、郑墩等乡镇,沿途接纳竹口溪、渭田溪、七里溪、杉溪、新铺等支流,到梅口村南红门隘之下常口出境,流至建瓯市城南与崇阳溪合称“建溪”,到达南平后汇入闽江。
需要说明的是,松溪古称“大溪”,松溪流域称为“大溪地”。[90]
公元400年左右的东晋时期,中原大批流民和饥民涌入福建,土著的闽越人或他们在东南亚的后裔驾着独木舟,沿水路乘风破浪到了南太平洋中的海底火山爆发后的熔岩形成的岛上,就此安家。这是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群岛118个岛中的最大一个,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他们借用原乡的地名唤这个岛为“大溪地”,把赛船祭祖作为世世代代的一项重大民间活动。
1767年,英国上尉萨缪尔·瓦利斯(Samuel Wallis)成了发现大溪地的第一个欧洲人。之后,正在进行第一个环球航行的法国探险家路易斯·安托万·德·布干维尔(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在1768年4月也踏上了大溪地。当他回到欧洲时,他把这个岛描述为有着“高尚的野蛮人”和“维纳斯般女人”一起居住的人间天堂。这些神话般的迷思在后来陆续吸引了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和保罗·高更(Paul Gauguin)这些学者和艺术家前往,他们把大溪地写成“Tahiti”。
波利尼西亚从1842年起受法国殖民统治,大溪地成了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许多人习惯以“Tahiti”来称呼整个法属波利尼西亚。现在,大溪地岛上有20多万人生活,大部分是原住民的后代波里尼西亚人,其次是欧洲人的后裔,明清之后去的华人后裔约占10%。[91]
3、淯水。
《山海经》载:“海内东南陬以西者。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曰闽中山”。
“闽中山”即“闽山”,是闽越时期“无余(乌以)山”的误读,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改写为“武夷山”。
发源于武夷山支脉杉岭山南麓的九县山(源头在今福建省建宁县均口镇)的沙溪,流至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沙溪口后与闽江主要支流富屯溪汇合称“西溪”,东流与建溪汇合称“闽江”。
闽江即《山海经》里的淯水。[92]
《山海经·山经》卷一《南山经》载:“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有人考证说,“箕尾之山”即现今的武夷山,“汸水”即沙溪-西溪,“淯水”即闽江。
“淯水”在古越语里读“[njuk6 seoi2]”,今广西玉林至广东封开一带的农村老人讲的粤语里还带有这种口音。
印度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后面的“尼西亚”,是不是跟“淯水”的古越语读音有点相像?是希腊语“Νησία”(岛屿,英语“Nesia”)更早还是古越语“淯水”更早?
最后回过头来讲南岛语族人的神秘家园Hawaiki(哈瓦基)。
新西兰毛利人说Hawaiki(哈瓦基),库克群岛民说Avaiki(阿瓦基),塔希提岛民说Havai'i(哈瓦伊),波利尼西亚毛利人说Raiatea(拉伊阿提阿),萨摩亚岛民说Savai'i(萨瓦伊)……包括位于太平洋几乎正中部的美属Hawaii(夏威夷),其实都是古越语“大溪/沙溪”或“大溪地/沙溪地”的变音,地点即今天的中国福建省松溪县。这里就是出洋闽越人的原乡,是他们世世代代梦想落叶归根的地方。
【参考资料】
[88]、2015年6月17日13:46澎湃新闻“私家历史”发布的《“夏威夷”不只是地名,还是毛利人的精神家园》,作者:郑子宁;
[89]、百度百科“百祖山”;
[90]、百度百科“松溪”;
[91]、百度百科“大溪地”;
[92]、百度百科“淯水”。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建瓯效果好的seo排名(风之路古越人洋漂17)》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