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个街还得先戴头盔?
SKP把VR眼镜塞进我手里那一刻,我满脑子都是“完了,钱包要死在元宇宙”。
上周六下午,北京SKP负一层新开的元宇宙体验店,门票免费,但进去十分钟我就刷掉两千八。
不是冲动,是压根没反应过来——数字导购长得比我闺蜜还熟,眨眼就把我带进虚拟试衣间,一件限量数字外套直接绑定微信付款。
旁边大哥更狠,给女朋友买了串NFT手链,现实里啥也摸不着,花得比真钻石还贵。
店经理随口补刀:这类铺子租金比普通专柜贵一半,可客流转化高四成,老板们抢破头。
我拎着空购物袋往上走,楼顶空气里全是青菜味。1.2万平的屋顶农场,黄瓜按根卖,12块,比楼下超市贵三倍,大爷大妈照样排队。
工作人员说成都SKP同款农场一年给商场拉回八万会员,租金还涨了一成。
我顺手查了下,新能源车馆、零碳零售区这些绿色档口,续约率比普通店高25%,房东笑疯。
回家路上拐进万科里,社区mall居然藏着日间手术中心,拔牙拍片洗牙一条链,医保直接刷。
楼上老药房改成智慧药房,机器发药,30秒取盒。
隔壁小孩在steam中心拼机器人,学费比补习班便宜,家长坐在政务服务站里顺带给老人办居住证,一趟搞定。
店长甩我数据:配齐这些新玩意,客单价飙35%,复购率涨一半,社区店比市中心还能赚钱。
晚上刷手机,看到华润系统后台截图,五十多个指标实时跳,AI提醒“奶茶品牌生命周期剩九周”,招商部立马换咖啡。
季度调改5%,空铺七天就找到下家,效率翻一倍。
以前调个场子要仨月,现在算法一周出方案,房东们省下的空置费够再开一层国潮区。
我回头翻去年照片,南京德基广场还是洋品牌扎堆,如今国货占比35%,卖香薰的观夏、做高定香水的闻献,月销能干到四成。
老字号新开的包子铺,卖3D打印小笼包,一天几千笼,比网红奶茶店还热闹。
本土品牌面积扩大三倍,增速120%,洋大牌反而在缩柜台。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商场早就不是卖东西那么简单。
元宇宙抓的是年轻人第一次心跳,绿色农场让中产觉得值回票价,社区店把一家老小全天锁死,数据系统让房东永远比租户快半步,国货抬头让大伙心甘情愿掏钱包。
五张牌一起打,租金涨、客流涨、股价涨,唯一跌的只有我的存款。
别问未来商场长啥样,它现在已经戴上了VR眼镜、种上了有机菜、塞进了手术台、算着AI模型、飘着中国香。
跟不上节奏的,不是品牌,是我们这些还想着“随便逛逛”的人。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组合最优化算法(商业地产项目业态组合优化如何实现112的效果)》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