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企业都曾因库存品种过多而备受困扰。例如,从多家供应商采购的同种物料、产品快速迭代导致的滞销品和淘汰品未能及时清理,以及采购决策不合理造成的盲目备货等问题,都隐藏着巨大的资源浪费和运营隐患。
相似但不统一的零部件、重复采购的非标件等,不仅抬高了管理成本,还削弱了企业的响应速度和竞争力。那如何破局呢?关键一步就是——精简库存品种。本文将系统阐述其重要性,并提供可落地的实施路径。
一、精简库存品种的四大价值
1. 降低运营复杂度
品种越繁杂,生产调度越困难,存储、搬运、盘点等隐性成本持续攀升。精简后,流程更简洁,运营更高效。
2. 提升库存准确性
物料种类减少,账实差异更易发现与纠正,库存差错率显著下降,为生产与交付提供坚实支撑。
3. 减少短周期、小批量生产
避免因品种过多导致的短周期生产、频繁换线,提升生产连续性和生产效率。
4. 增强采购议价能力
品类集中带来采购集中,同类物料统一规格、统一供应商,采购量提升,议价空间自然扩大,成本更有优势。
二、六个步骤实现库存品种精简
1. 建立统一的层级式编码体系
为所有采购的零部件和物料建立层级清晰、唯一标识的库存编码系统,并在全公司范围内统一使用。有助于准确识别和分类物料,避免重复或混淆。为后续分析打下基础。
2. 梳理完整物料清单(BOM)
获取公司所有产品的物料清单,按统一编码结构整理,并标注每个物料的供应商信息,这是识别重复与差异的前提。
3. 分类评估物料价值与风险
根据采购支出与供应风险,将物料分为四类:
①常规品:低价值、供应稳定
②杠杆品:高价值、供应竞争充分
③瓶颈品:低价值、供应依赖性强
④关键品:高价值、供应风险高
针对不同类别制定差异化的管理策略。
4. 识别潜在可合并项
重点分析编码末尾相同但来自不同供应商或描述不同的物料,研究其差异原因,判断是否可标准化或合并。
5. 抽样分析,追溯采购动因
对上述物料进行抽样,深入调查为何选择不同供应商。是技术差异?还是历史原因?或是缺乏统一标准?找出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6. 推动物料标准化与替代
对确认为非独特或可替代的物料,推动设计、采购与供应商协同,统一规格、统一采购,合并供应商。同时,同步清理呆滞与淘汰品,释放库存空间。
减少库存品种是优化供应链效率的一项系统性举措。它推动企业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设计,从分散采购走向集中管控。最终实现的不仅是库存下降,更是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与供应链韧性的增强。#仓库##库存##物流##供应链##仓储##物料##管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库存优化U(库存品种优化的四大价值与六个步骤)》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