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专题:智慧过桥——统筹优化问题解析
在小升初数学复习中,过桥问题是一类充满趣味的统筹优化类题目。它不像传统计算题那样直接,而是需要我们像指挥官一样,用最优的策略在限定条件下完成任务。这类题目能有效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规划能力。
问题核心与规则
过桥问题的典型场景是:夜晚,一群人需要过一座独木桥,桥上每次最多只能同时过两人,而且必须持有唯一的探照灯才能通过。每个人的过桥速度不同,有的快有的慢。目标是找到一种安排方案,让所有人全部过桥所用的总时间最短。
这里有几个关键规则必须遵守:
每次最多两人同时过桥。无论一人还是两人过桥,都需要携带探照灯。过桥时间以较慢的人为准。需要有人把灯送回来,供下一批人使用。核心策略解析
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矛盾在于:如何平衡"让快的人多跑腿"和"避免慢的人拖累整体时间"。经过大量实践总结,最优策略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策略一:最快者往返送灯这是最基础的思路。让速度最快的人负责多次往返护送其他人,并每次把灯送回来。
策略二:利用次快者组合过桥当最慢的两个人需要过桥时,可以考虑让速度最快的两个人先过,然后最快者返回,接着最慢的两人一起过,最后次快者返回。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更节省时间。
具体方案选择:比较两种模式的时间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整个过程简化为一个重复的决策:每次将队伍中最慢的两个人送过桥,有两种基本模式:
模式A(最快者护送模式)假设四人速度排序为:A(最快)、B(次快)、C(次慢)、D(最慢)步骤:
A和B过桥 → 用时 BA返回 → 用时 AC和D过桥 → 用时 DB返回 → 用时 B总时间 = B + A + D + B = A + 2B + D模式B(组合过桥模式)步骤:
A和C过桥 → 用时 CA返回 → 用时 AA和D过桥 → 用时 DA返回 → 用时 A总时间 = C + A + D + A = 2A + C + D在实际解题时,我们需要比较这两种模式哪个更优,然后选择时间较短的方案。
实战应用
让我们用一个经典例子来演示:
例题:四人过桥,时间分别为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如何安排?
按速度标记为:A(1min)、B(2min)、C(5min)、D(10min)
采用模式B:
A和C过桥(5分钟) → 总时5分钟A返回(1分钟) → 总时6分钟A和D过桥(10分钟) → 总时16分钟A返回(1分钟) → 总时17分钟A和B过桥(2分钟) → 总时19分钟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统筹优化图(小升初数学专题智慧过桥统筹优化问题解析)》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