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老师:有趣、有料、有态度,欢迎点击左上角头像“+关注”,文末有彩蛋
导读杭州某个跨境电商老板的崩溃瞬间:他花3万/月挖来的亚马逊运营总监,每天准时打卡下班,店铺ROI从1:5降到1:2。
老板暗示"最近业绩压力大",总监回怼:"我工资是固定的,业绩波动很正常。"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一个95后运营专员,底薪只有6000,但通过利润分红,月收入最高拿过8万,每天凌晨还在调广告。
这不是段子,这是深圳、杭州、义乌跨境电商大卖圈每天都在发生的薪酬战争。
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持续增长。2024年全年达2.71万亿元,同比增长14%;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额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行业在狂飙,但老板们的焦虑却在加剧——钱给了,人留不住;人留下了,业绩起不来。
深圳坂田某亚马逊大卖老板王总,2024年底给运营团队普涨30%工资,人均从1.2万涨到1.6万。结果2025年Q1,人员离职率反而从15%飙到35%。
离职的运营小张临走前说:"隔壁公司给的底薪没你高,但他们利润分15%,一个爆款我能拿两三万分红。在这里,我做得再好,年底也就多发一个月工资。"
王总这才醒悟:跨境行业不是制造行业,员工创造的价值差异化太大了。
一个优秀的运营,能通过精准选品、广告优化、供应链管理,单月创造50万利润;一个平庸的运营,可能烧光10万广告费只换来2万销售额。你用固定薪酬,就等于用顶级销售的收入去补贴了平庸销售的成本。
更扎心的是 "业绩过山车"风险 。
2025年跨境行业受汇率波动、平台政策变化(如亚马逊新一轮算法调整)、国际物流成本上涨影响,利润波动极大。
王总的公司2月份盈利180万,3月份因为海运暴涨和退货率上升,只盈利40万。但两个月的人工成本都是固定的45万,占比从25%飙到112%。他感叹:"员工旱涝保收,老板在赌命。"
90%的跨境公司运营人员等,都在用"底薪+销售额提成"。这听起来很合理,实则是最大的人才陷阱。
陷阱一:提成只认销售额,不认利润。运营为了冲业绩,疯狂开广告、做折扣,销售额上去了,利润被吃光。
老板亏钱了,运营照样拿提成。深圳某铺货型卖家2025年Q1销售额增长60%,但净利润下降22%,原因就是运营团队为了拿提成不计成本投广告。
陷阱二:提成比例固定,导致"天花板"效应。很多公司规定提成2%-5%,运营月收入到3万就封顶了。
当他能创造50万利润时,拿3万;创造100万利润,还是拿3万。动力瞬间消失。"反正做多少都拿这么多,我干嘛拼命?"这是2025年95后、00后运营的真实心态。
陷阱三:团队内耗,争抢资源。做亚马逊的运营和做独立站的运营,谁的贡献大?投流的和做内容的,怎么分?固定提成规则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岗位最重要。
结果是:运营骂产品开发不给力,产品开发骂供应链拖后腿,所有人都骂财务付款慢。公司业绩没增长,内斗第一名。
广州一家100人规模的精品跨境电商公司,老板李总2024年也陷入这个困境。他意识到:必须让薪酬与"结果"挂钩,而这个结果必须是"利润",不是"销售额"。
李总的公司主营家居品类,109个人。2025年春节后,他做了个"疯狂"决定:取消所有人提成,改成"月度利润动态池"。
规则设计:基础工资优化阶梯底薪:
运营原来底薪8000,变成等级阶梯底薪。但保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1.5倍,让大家有基本安全感。
利润池设定:
每月毛利润的10-30%进入团队分配池。
注意,是净利润,不是销售额。计算公式:(销售额 - 产品成本 - 物流 - 广告 - 平台佣金 - 退货损失 - 其他费用)× 30%。
贡献值积分制:
每个人当月有"贡献积分",由数据自动计算:
运营岗:利润贡献(50%权重)+ 销售额增长率(20%)+ 广告ROI(20%)+ 团队协作评分(10%)产品开发岗:新品成功率(40%)+ 单品利润贡献(40%)+ 供应链协调(20%)供应链岗:采购成本节约(40%)+ 物流时效提升(30%)+ 缺货率控制(30%)设计/客服岗:由团队内部互评+关键指标(如客服转化率)决定即时可视化:
用一个看板系统,每个人都能实时看到自己的积分和预估分红。今晚优化一个广告组,省下来1000块广告费,明天看板上分红预估就多了50块。这种即时反馈比任何鸡汤都管用。
2025年3月数据(以其中一个新产品项目为例),不然数值过大
当月某个新产品项目,净利润95万,利润池28.5万。3个运营分别拿到3.8万、3.2万、2.9万(含底薪),供应链老王因为谈下新物流商,时效提升20%,成本降低8%,拿到2.5万,比原来固定工资翻倍。老板李总分得66.5万,比原来赚得更多。
关键转折点:
4月份因平台政策调整,单品退货率从8%飙到18%,当月净利润跌到35万,利润池只有10.5万。换作以前,员工照样拿固定工资,老板亏死。
现在呢?运营团队主动开会分析退货原因,客服岗周末不休梳理差评,供应链连夜找备用供应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退货损失直接从利润池里扣,等于扣他们自己的钱。
结果5月份退货率控制回12%,净利润回升到78万。整个团队像打了鸡血,因为他们不是在给老板打工,是在给自己经营一个小微公司。
这个案例印证了:企业薪酬调整向核心职能倾斜,绩效导向、员工反馈和长期激励是关键。同时也体现了"薪酬必须与结果挂钩"的原则。
2025年,跨境行业增长率依然高达10%以上,但竞争已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
以下机制可直接套用:第一维:底薪"最低生活保障化"底薪按照阶梯等级设计,但要确保员工基本生活。这部分雷打不动,给员工安全感。但明确告知:想赚钱,靠后面两部分。
第二维:利润分红"透明公式化"每月净利润的20%-30%必须分给团队。
公式写在墙上,Excel自动计算。关键要点:
用"净利润"而非"销售额",避免运营不计成本冲量当月分红次月15号发,绝不拖延,即时激励效果最好设立"利润保底线",如当月净利润低于10万,老板贴钱也要保证员工基础工资第三维:岗位价值"KSF宽带薪酬"每个岗位设计6-8个可量化的贡献指标,用数据说话:
第四维:超额利润"阶梯加倍化"当单月净利润超过历史均值120%时,超出部分的分配比例从30%提升到40%或50%。比如历史月均利润50万,这个月做到70万,多出的20万,团队分8-10万。这种阶梯激励能激发团队冲击新高。
2025年特别建议:
引入"AI增效奖励"。如果用AI工具(如广告投放自动化、客服AI)提升了效率,节约的成本50%进入利润池。
落地工具:
用薪智或类似薪酬管理系统,设置好公式,每天自动更新数据。员工手机上看得到"今天我的分红是多少",比任何管理都有效。
风险控制:
入职前3个月新手保护期,底薪按80%发放,不参与分红,学会后再进入体系。避免新人因短期没分红而流失。
跨境薪酬改革的本质是"从雇佣关系到合伙关系"
到目前,我们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预计突破3万亿(根据2025年上半年1.22万亿增速推算),但净利润率可能从去年的8%降到5%,因为流量成本、物流成本都在涨。固定薪酬模式下,老板独自承担所有风险;动态薪酬模式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记住三个转变:
从"为销售额付费"到"为利润付费"。销售额是虚荣指标,利润才是核心。从"月度考核"到"实时反馈"。跨境行业变化快,等月底考核黄花菜都凉了,每天能看到分红变化才有效。从"老板拍脑袋"到"数据说话"。每个岗位的贡献值必须可量化,避免扯皮。薪酬设计对了,管理成本省一半。别再用固定薪酬养"佛系运营"了。今晚就算一算,把团队毛利润的10%-30%分出去,你赚得更多,员工更拼,这才是2026年跨境行业的生存之道。
若您企业也有类似困惑,那您可向本账号私信 “绩效” 二字,即可获取一招制敌的精妙策略。我们将为您免费奉上一份时长达100分钟的薪酬绩效、内部合伙人学习干货视频方案。
此方案具有快速起效、独具创新的显著特点,宛如一把利刃,助力您在企业经营中披荆斩棘。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广告优化师绩效(月薪3万招不到大牛运营不是钱不够)》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