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备考】理论联系实际 优化内容框架
原创 教育面对面RBC 2020-03-15
晨雾 / 转帖
直播嘉宾: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教研员、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教育科学解析基础教育教学中心生物学科兼职教研员赵京秋(左);地理高级教师、东城区地理学科带头人、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地理室主任潘化兵(右)
地理学科
适应性测试呈现出哪些主要特点?
1.这次地理题非常大的亮点就是所有的题都是基于真实的问题创设情境,而且它指向的是学科的价值。
2.考察了学生的综合性素养。
3.图像资源特别丰富,学科特色还是非常明显的。
4. 设问稳中有变,角度多样,突出真懂会用(稳中有变,注意变化点)
(1)“一题多问”较多:强化整体性思维,突出内容的联系(框架)
(2)内容考查方式的变化:绘图题的出现、地球运动命题的新形式
面对变化题型,考生复习备考如何调整适应?
1.加强地理阅读能力的训练与落实
阅读是做题的第一步,地理视角下的阅读很重要。
2.优化地理内容框架,提升地理素养
真懂会用是学习目标,死记硬背的惰性知识不是学习目标,能力是关键,素养是目标。
3.明确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立德树人
地理学习必须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地理学习来自生活、学习与工作,又服务于生活与学习、工作。独立思考很重要,尤其是对答题模板(套路)要有辩证的、客观的认识。
规范做题“三部曲”,游出题海,提升做题效率
第一部曲:独立做题,追求做对
第二部曲:对比反思,区分真假会
第三部曲:积淀优势,改正不足(阅读问题、思维问题、表达问题、知识问题等),有目的的看书、思考,优化学科内容框架
生物学科
适应性测试变化及指导意义是什么?
1、关注”测试”两个字:测试高考的流程,适应考试的时间。
(1)一个是天数,过去考两天,现在考4天;
(2)生物学科今年从理综里出来变成单科,学生要有一个适应。
2、一百分的试卷,前面客观题30分,主观题70分,怎么把这时间安排好,也是测试的目的。
3、今年的测试考的是学生综合的科学素养,包括阅读和理解,也就是你得先读懂文字性的资料或者内容,你才能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然后把你自己理解的这个过程表达出来。
总结:综合性的题目,真正考的是思维的品质,思维的过程以及科学的态度,今年这些题里都有体现。
考生在答题策略上应该注意什么?
北京这几年的题目都偏向于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空背理论。
首先,从生物学科来说,要学会把图和文进行相互的转换,然后把这种转换落实到答题当中去,通过程序的过程图加上对这个图的思考,做一个文字的标注,能够很清楚的答出这个题目要的结果。这样方式有利于我们提高这种学习的效率。
其次,生物有很多的图形,典型的图形要记住,用到分析的过程当中去,这也是提高效率的一个方面。
第三,学会用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去思考和解答问题。虽然这次测试卷并没有把实验探究这样的题目放在很明显的位置上,但这是高考题肯定会要涉及的一种题目类型。
总结:真正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别空对空的去背生物学的概念,这样的话会吃亏的。
二轮复习阶段,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1、做好规划。包括时间、内容以及重点提升的“点”。
2、在已有的基础上,找学习的规律和自己的不足。
3、构建自己的“知识网”,体会理解“知识逻辑”。
4、有效做题,综合“问题逻辑、知识逻辑、思维逻辑”的思维链来表述和回答问题。
信息来源:2020-03-15 教育面对面RBC
ID:RBC_JYMDM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优化试题地理(生物地理备考理论联系实际 优化内容框架)》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