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马上就要翻篇了,最近和好几位优化师老铁聊天,发现大家普遍的情绪就一个字:慌。
有位朋友苦笑着说:
“今年的投流做下来,随时有一种明天就要‘凉’了的感觉。感觉自己所有的经验和技巧,在强大的AI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另一位老铁说:
“一年下来,这效果感觉就跟坐过山-车似的,整得心突突的,再这么下去,中年的身体扛不住。”
这不是个例,今年大家的体感都是:活人微死。
或许是我们人到中年,不得不面对「中年危机」,但我觉得更多的是AI的介入,加速了我们的「危机感」。
我们到底在「慌」什么?在「焦虑」什么?如何做才能不慌?
(写到这,满脑子都是《没出息》的魔性台词…)
01AI的“降维打击”,我们的饭碗还稳吗?
想想以前,我们优化师也算是“技术工种”,策划推广方案、建计划、上关键词、写创意、调出价,能驾驭各个操作后台。
经过这两三年AI在营销领域的落地,现在的平台越来越“智能”了。
AI托管、智能出价、一键生成创意、一键生成视频、一键投放…
在啥都讲究「一键」操作的AI投放时代,正在全面接管我们过去自认为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一个“点按钮”的工具人,价值感被前所未有地稀释。
更可怕的是,效果越来越“玄学”。
过去的经验和“手感”,在在数据和AI大模型面前,也越来越不值一提。
很多时候,一个计划跑好了,我们说不清为什么;跑崩了,我们也找不到确切的原因。
当大量的重复的操作性工作被AI替代,当投流效果变得难以控制,一个灵魂拷问摆在了每个优化师面前:
我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我还能干多久?
02AI时代,一个“值钱”的优化师,到底靠什么吃饭?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哪些能力正在被AI削弱甚至是被AI替代。
那些曾经写在简历上,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投放技能,在AI面前,正迅速从“核心能力”沦为了“基础标配”。
AI能比你更高效、更精准、更加不知疲倦地执行这些投放任务。
那么,未来的广告优化师饭碗到底在哪里?
在我看来,AI无法替代的,以下四种“新核心能力”:
1. 全局营销策略——深度理解业务与用户,制定全局投放策略。
AI能执行命令,但它不懂你的商业模式,更不懂你老板的战略意图。
一个“值钱”的优化师,必须能跳出执行层面,将公司的战略目标,拆解为清晰的、可执行的投放策略。
比如,在业务的不同阶段(拉新、促活、转化),如何设定不同的目标和预算分配?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渠道组合来打“组合拳”?
这种基于用户的商业顶层设计能力,是目前AI无法企及的。
2. 数据的“翻译官”——从数据中挖掘洞察,反哺业务决策。
AI能呈现海量的数据报表,但它可能无法精准解释数据背后的“为什么”。
即使AI能帮你做归因分析,但老板可能干不了这活,老板看不懂AI分析出来的结果。
这也是你的新机会,你能借助AI,更快、更精准地分析数据背后隐藏的商业机会,并把这些机会「翻译」给老板听,推动整个营销链路的优化。
一个优秀的优化师,必须是一个敏锐的“数据翻译官”。
3. 创意的“总导演”——洞察人性,定义方向,与AI高效协同。
说实话,现在的AI能在一秒钟内写100条文案、生成100张图片甚至是视频,但能用的有多少?
这取决于你是不是对人性有深刻洞察、你能不能与用户有真实的情感共鸣。
所以,一个顶级的优化师,必须是创意的“总导演”。
你需要能定义创意的核心方向,提出能一针见血击中用户痛点的“钩子”,然后学会使用AI工具来高效地验证和生产你的创意想法,而不是被AI生成的平庸素材牵着鼻子走。
不是AI不好用,只是因为你不会用。
4. 全链路的“链接者”——打通营销全链路,提升综合ROI。
AI的视野,往往局限在它所负责的投放环节。
而一个卓越的优化师,必须具备全链路思维。
你需要关注从“曝光”到“点击”,再到“留资”、“转化”、“复购”,乃至“用户终身价值”的整个过程。
这意味着,你需要主动“破壁”,与销售、产品、内容、客服等团队沟通协作,像一个项目经理一样,链接各个环节,共同优化整个转化漏斗,为最终的商业结果负责。
AI不是来取代你的,而是来帮助你的。
另外,我觉得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要知道我们有没有落伍、掉队、现在还值多少钱?
建议每3个月就盘一次自己的简历,更新一下,看看自己还值多少钱?
03每3个月更新一次简历,看看自己还值多少钱
以前我们一般都是到了要换新工作时才想起来要更新一下自己的简历。
90%的老铁可能好几年都没更新过自己的简历了。
现在AI时代,AI的更新迭代是以「月」为单位的,所以,建议我们每3个月盘自己一次。
这么做不一定是为了跳槽,而是看看现在的自己还值多少钱?
3个月盘自己一次,这样能时刻保持警醒,强制自己跟上时代的变化节奏,对抗那种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操作中产生的“路径依赖”和“温水煮青蛙”式的麻木。
具体怎么做呢?
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打开你现在的简历,划掉那些“AI也能做”的工作内容。
比如,“熟练操作XX平台后台”、“负责每日调价与预算控制”、“整理投放数据报表”…
当你把这些内容划掉后,看看你的简历还剩下什么?
如果你的简历没剩下多少东西了,恰恰说明你的成长空间很大。
第二步:回顾这3个月,你做了哪些“AI做不了”的事?并尝试用能量化的语言写上去。
别再写“负责XX项目的投放”这种模糊的话了。
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 我有没有主导过一次完整的、基于业务目标的投放策略制定?(体现策略能力)• 我有没有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个之前未被注意到的增长点或问题点,并成功推动了业务改进,带来了X%的提升?(体现数据洞察能力)• 我有没有成功策划并验证了一个高转化率的创意方向,使其成为后续投放的“爆款模型”?(体现创意指导能力)• 我有没有主动协调其他部门,共同优化了落地页或销售跟进流程,使整体转化率提升了Y%?(体现全链路能力)如果你发现自己很难回答这些问题,或者无法将成果量化,那么,警钟就已经敲响了。
第三步:对比“新核心能力”,找到你的“价值短板”。
对照前面提到的四个新核心能力,看看你这3个月的“新简历”在哪方面是空白或薄弱的。
这就是你接下来3个月需要重点学习和实践的方向。
不要抗拒AI,AI不是敌人,AI是我们的生产力,用AI来武装自己。
04从“更新简历”到“更新自己”
更新简历不是最终目的,它是手段,驱动我们从被动焦虑,转向主动进化。
• 如果发现策略能力不足,就主动找老板和业务负责人聊,把业务逻辑和商业模式彻底搞懂。• 如果发现数据洞察不足,就去学习更高级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强迫自己每次做数据汇报时,不仅要说“是什么”,更AI要说“为什么”和“怎么办”。• 如果发现创意指导不足,就去系统学习心理学和广告创意理论,去深入研究如何“指挥”AI为你所用。• 如果发现全链路能力不足,就主动“越界”,多和销售、产品、客服的同事们吃饭聊天,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和痛点,尝试从用户的视角画出完整的体验地图。AI时代的到来,不是优化师的末日,而是对我们的一次“价值重估”。
它正在无情地淘汰那些只会重复性操作的“工具人”,同时,也为那些具备深度思考和综合能力的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其为未来感到“心突突的”,不如主动求变。
未来的广告优化师,不应是AI的“替代品”,而应是AI的“驾驭者”。
一起借助AI进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做广告优化师(AI时代)》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