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孕吐到站不稳去请病假,HR反问我:‘能不能等‘优化名单’出来再休?’”
这是一位985毕业、入职某头部互联网大厂三年的女员工,在社交平台匿名发帖时写下的话。没有情绪宣泄,只有冷静到令人窒息的陈述——
“我不是被辞退的,我是被‘结构性消失’的。”
她叫林然,29岁,产品经理。怀孕12周时做了产检,当天下午回到公司,直属领导找她谈话:“项目要重组,你这个岗位可能保不住。”
她问:“有没有可能调岗?”
对方笑了:“你现在状态,能扛得住新项目吗?不如趁‘N+1’还在,自己走?”
这不是个例。
在“降本增效”的旗帜下,越来越多大厂女性发现——
怀孕=高危职业风险。
有人刚在群里报喜,三天后就被调出核心项目;
有人产检请假,月底绩效直接挂“C”;
更有人半夜收到邮件:“因组织调整,劳动合同终止。”
而所有操作,都精准避开《劳动合同法》第42条——
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不得解除合同。
可他们不“解除”,他们“边缘化”:
——取消晋升资格
——停发项目奖金
——安排超负荷加班
——孤立沟通链条
一位前HR透露:某些团队的“人才盘点表”上,已悄然加上一栏:“生育意向”。
未婚未育?标记“潜在风险”;
已孕?直接划入“待优化池”。
她们的名字,就这样从项目名单、年终评优、甚至团建名单里,一点点被抹去。
像一场无声的流放。
更讽刺的是,这些企业对外宣传“女性友好”“多元包容”,内部PPT写着“支持职场妈妈”,可现实是——
你可以在海报里微笑,但不能在会议室里孕吐。
你可以登上“杰出女性榜”,但不能请一天产检假。
有位妈妈说:“最怕的不是累,是所有人都假装我没怀孕。”
开会到晚上九点,没人提醒你可以早走;
团建爬山,没人问你能不能上;
连茶水间聊天,同事笑着说:“你要不先冻卵?我们这行,生完基本就废了。”
她们不是不想拼,而是拼着拼着,发现自己成了系统里的“异常数据”,必须被清理。
直到有人不再沉默。
去年,深圳一位女员工实名举报公司“变相逼退孕妇”,附上百页证据:微信记录、邮件截图、绩效变更轨迹。劳动仲裁胜诉,获赔38万。
更重要的是——她的工牌照片重新挂在了公司文化墙上,旁边写着:“每一个名字,都值得被留下。”
这不该是个案,而应成为标准。
我们呼吁:
✅大厂公开孕期员工保护机制
✅禁止以“优化”为名targeting 孕妇
✅ 设立独立监督通道,让声音不被“和谐”
**关注我,下一期曝光某外企“隐形孕歧视”:女高管剖腹产后返岗,发现办公室多了道“玻璃门”——看得见权力,却再也走不进去。**
她们的名字,本不该消失在花名册里。
她们的孩子,也不该成为职业生涯的终点。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孕期公司优化(恭喜怀孕但你的岗位也要优化了)》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