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时间区间 北方局势(政权+都城) 南方局势(朝代+都城) 关键人物&事件(附细节故事+现代地点+影响)
304年之前(铺垫) 西晋(洛阳→长安,今河南洛阳→陕西西安) 西晋(同北方) - 八王之乱细节:赵王司马伦篡权后,其他王打着“勤王”旗号混战,洛阳城多次被烧,百姓流离失所,这也是后来五胡能轻易南下的直接原因
304-383年(十六国前期) - 前赵(刘渊,山西离石)→ 前秦(苻健,陕西西安) 东晋(司马睿,江苏南京) - 淝水之战细节:苻坚号称率“百万大军”,甚至说“投鞭断流”,结果士兵多是强征的各族人,毫无斗志;东晋将领谢玄用“退军让阵”之计,前秦士兵以为战败,自相踩踏,百万军一夜崩溃
383-439年(十六国后期) 北魏(拓跋珪,内蒙古和林格尔→山西大同)灭北凉(甘肃张掖) 东晋(刘裕掌权,江苏南京) - 拓跋珪细节:他年轻时被前秦追杀,躲在草原部落里,后来趁前秦瓦解起兵,建国后特别重视招揽汉族谋士,为北魏统一北方攒了“智囊团”
439-534年(南北朝前期) 北魏(山西大同→494年迁河南洛阳) 宋(刘裕)→齐(萧道成)→梁(萧衍),均都江苏南京 - 孝文帝迁都细节:他怕鲜卑贵族反对,故意说要“南征南齐”,率文武百官走到洛阳时,天天下雨,士兵不愿走,他趁机提出“不南征就迁都洛阳”,贵族们只能同意,这才完成迁都
534-577年(南北朝后期) 东魏(河北临漳)→北齐(高洋);西魏(陕西西安)→北周(宇文觉) 梁(侯景之乱)→陈(陈霸先,江苏南京) - 侯景之乱细节:侯景原是东魏叛将,投降南梁后因不满被“交易”,率800人就攻破建康,把梁武帝萧衍困在宫里,最后萧衍活活饿死,江南地区“千里无烟”,经济倒退20年
581-589年(终结阶段) 隋(杨坚,陕西西安) 陈(陈叔宝,江苏南京) - 陈叔宝亡国细节:隋军渡江时,他还在和宠妃张丽华、孔贵嫔饮酒作诗,甚至说“长江天险,隋军过不来”;隋军攻破宫门时,他带着两个妃子躲进枯井里,被隋军拉出来,成了千古笑柄
核心政权更替可视化流程图
1. 北方政权线(从乱到统一)
西晋(304年前)→ 五胡十六国混战(304-439年:前赵→前秦→后秦/后燕等→北魏崛起)→ 北魏(439-534年,统一北方)→ 分裂为东魏(高欢控)、西魏(宇文泰控)(534年)→ 东魏→北齐(550年,高洋建);西魏→北周(557年,宇文觉建)→ 北周灭北齐(577年,统一北方)→ 北周→隋(581年,杨坚篡周)
2. 南方政权线(一脉相承)
西晋(304年前)→ 东晋(317-420年,司马睿建,都建康)→ 南朝宋(420-479年,刘裕建)→ 南朝齐(479-502年,萧道成建)→ 南朝梁(502-557年,萧衍建)→ 南朝陈(557-589年,陈霸先建)→ 隋灭陈(589年,南朝亡)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优化轴(五胡十六国南北朝 研究级优化时间轴含细节故事政权流程图)》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