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的莆田,水上龙舟热火朝天,海上巨轮掀起“亿吨大港”建设的新热潮。
5月29日,装载2.5万吨煤炭的“天予力量”轮,从莆田港口驶向宁波舟山港下属的嘉兴独山港区。这是莆田港至宁波舟山港全程物流的首航,意味着双方在大宗商品运输领域的协作正式落地。
宁波舟山港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约13.8亿吨,连续16年蝉联世界第一。莆田因港设市,锚定“以港兴市”目标,正在全力建设“亿吨大港”。在冲刺前进的关键时刻,能牵手世界第一港宁波舟山港,将增添关键助力。
引来强力外援,更需自身努力。5月30日,莆田市政府网站发布一条重要信息:《莆田市打造“亿吨大港”港航生产发展扶持政策》政策解读。按照新出台的扶持政策,莆田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提速推进“亿吨大港”建设,全力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
“天予力量”轮靠泊湄洲湾港东吴港区(资料图片)
一
世界第一请进来
初夏的牵手,缘于春天的约定。
今年一开春,莆田港口就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投资者”:2月17日,莆田市政府与浙江省海港集团、福建港口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多个领域加强合作,提升合作方在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助力莆田加快建成“亿吨大港”。
2024年,莆田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8000万吨。迈向“亿吨大港”,正需要大宗商品的加持。
履约的步伐,铿锵有力。3月,一艘15万吨级的船舶,运载着浙江物产采购的外贸煤炭,在莆田东吴港区卸载3.9万吨。5月29日,“天予力量”轮从莆田港口装载其中的2.5万吨,运往嘉兴独山港区,完成了双方大宗商品运输领域的协作“初体验”。
这次合作,发挥了双方的几大优势:浙江企业对国外大宗商品的采购需求优势、莆田拥有大宗散货露天保税堆场优势、莆田与浙江之间的距离优势、两地港口之间水水转运的成本优势等。
最稳固的合作方式,是各取所需、双向奔赴。如今,与全球第一港牵手后,莆田的港口和堆场成为浙江企业的“前置仓”,经济发达的浙江则成为莆田港口增加吞吐量的新动力,预计双方还将在大宗商品联运方面不断展开合作,这将为莆田实现“亿吨大港”建设目标持续赋能。
莆田拥有我省最大的露天保税堆场(摄影/黄国民)
罗屿港口可停泊世界最大的40万吨级巨轮(摄影/林灿辉)
二
先进经验学过来
与凤凰同飞,必为俊鸟。
莆田港口与宁波舟山港成功牵手,更重要的是拜优秀同行为师,学习港口发展的先进经验。
去年8月,市委书记付朝阳带队到宁波舟山港学习考察,座谈交流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建设、陆海联运运营模式等经验做法。“与高手同行,特别期待!”付朝阳说。
先看世界第一港的高阶打法。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是中国外贸出口“新三样”。为拓展“新三样”出口货源,宁波舟山港的触角一直延伸到位于大西南的重庆。今年4月,宁波海事局与重庆海事局签署《“新三样”出海“直通车”服务合作备忘录》,通过服务创新,实现“重庆装箱—宁波出海”全程“一箱到底”,让西部“新三样”产品高效通达全球。
对标世界第一港,诸多先进经验值得莆田学习借鉴。
建设更强的码头。宁波舟山港拥有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超200座,5万吨级以上大型、特大型深水泊位超120座。
开拓更多的航线。宁波舟山港拥有远洋干线148条,辐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座港口。
辐射更深的腹地。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固定班列有27条,辐射全国16个省份、67个地市。
再看莆田港口,发展优势也很多:建成了包含铁路、公路、水水中转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具备煤炭、铁矿石、液化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交易集散能力;成为连接长三角与闽台地区的关键纽带等。
立足自身优势、“嫁接”先进经验,相信莆田一定能早日摘取“亿吨大港”这颗明珠。
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图片来源:人民网)
从莆田港口出发的海铁联运班列 (摄影/林善传)
三
港产联动旺起来
港口城市之所以发达,关键在于临港产业。只有把港口的货物流量变成莆田的产业增量,才能将“以港兴市”的蓝图变为现实。
港产联动,建设大港口、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成为莆田“亿吨大港”建设的主旋律。
海风轻拂三湾,大港口建设如火如荼。兴化港区涵江作业区,罗屿港口8号泊位,莆头港口5号、6号泊位等一系列港口重大工程,正在加紧建设。5月初,秀屿港区石门澳作业区6号、9号泊位码头主体工程顺利完工,未来将成为我省唯一具有液氨作业资质的化工码头,为产业发展做强配套。
海浪拍打堤岸,大项目引进接连不断。在北岸,国投湄洲湾能源供应项目建设开足马力,全面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煤炭储备和周转能力,更好地服务闽、赣、浙等地火电厂燃煤保供。在秀屿,福建LNG的7号储罐项目稳步推进,这是目前国内单罐容量最大的地面全容式液化天然气储罐,可保障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海轮奔腾而来,大产业发展蓬勃向上。发挥港口优势,莆田在一片滩涂之上,建设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成功打造出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千亿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落地园区的永荣科技公司负责人说,化工产业需要“大进大出”,如果工厂门口就有码头,海轮抵港卸货后,生产原料可以直达车间,物流成本必定下降,产业发展更有活力、动力、竞争力。对此,园区其他企业也纷纷给出了“俺也一样”的赞同!
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福建LNG)(摄影/杨艳平)
永荣CPL一体化项目(摄影/朱舒)
港口开发是莆田建市初心。经过40多年的艰苦创业,莆田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7万吨增长到8000多万吨,距离“亿吨大港”目标越来越近。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成功牵手世界第一港宁波舟山港,为莆田增添了大宗商品协作货源,送来了可供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树立了铆足劲头勇往直前的信心。
亿吨大港,未来已来!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莆田知名网站建设(牵手世界第一港)》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