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张俊以的现场,临时摆放了几张椅子。这倒也像是一首临时创作的诗,言简意赅却也略显慌乱。加上张俊以满头大汗,以及现场氛围热烈,房间就显得更加局促。然而,直到话匣打开,绵柔的诗意才和清新的微风一起涌入,颇有让人猝不及防之势。
这是张俊以抵达赣南的第四天,但他已经积攒了不少赞美的话语。这位创作过《母亲》《向天再借五百年》《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等歌曲的“词坛怪才”,终于趁着记者专访的机会,把“憋了一肚子的想法”和盘托出。只是,记者的笔触永远赶不上他的语速,采访回来听了6遍录音才确定能把他的意思完整记录。
张俊以说,写了那么多歌、那么多诗,在赣南这片离幸福最近的地方,他唯有不能自已地热爱、发自肺腑地赞美。
张俊以其人
张俊以,著名词作家和音乐策划制作人,1970年3月出生,吉林辽源人。历任全国青联常委、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等职,担任过中央电视台大型文艺节目总策划,由他作词的《母亲》《向天再借五百年》《欢乐中国年》《咱老百姓》《月亮偷着哭》《快乐指南》《你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等歌曲广为传唱,素有“词坛怪才”之称。
何以张俊以
“张俊以就是‘小椅子’。”45岁的张俊以介绍自己时,眼睛被笑脸挤得只剩一条缝隙,但笑声把整个屋子填得满满当当。他说他的来历,必须从故乡开始,从童年开始。
“小椅子”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的一个文学世家,父亲是著名作家张放,他的成长环境里向来就充满着书香味。不过,童年时期,对张俊以影响最深的人是母亲和外婆,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依偎在她们身边听童话、编歌谣的场景。而他懂事以来“即兴”创作的第一首诗,也是与母亲有关的。
那次是因为感冒去医院,医生给他打针时,他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段话——“小椅把针扎/握紧拳头咬紧牙/痛的是小椅/可我看见妈妈的眼睛里闪着泪花”。从医院出来后,拽紧妈妈的手过马路时,抬头看见了天上飘动的云朵,“小椅子”又来了一段即兴创作——“白云不走/我担心你撞上高高的大楼/如果撞上了玻璃/会不会惊醒睡午觉的小朋友……”
也大概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张俊以的世界就被文字占据。他不停地创作,不停地找寻关于自己的出路。25岁那年,他接到央视春晚导演组的邀约,让他试着创作一首歌词。后来,他为那届春晚作词的那首《贺年卡》,成为他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此后一大批作品相继问世,并被广为传唱。
当下的华语乐坛,如果说张俊以还只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名字,那么必须承认的是,由他作词的《母亲》《向天再借五百年》《月亮偷着哭》《你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等歌曲,确实在KTV排行榜前面占据了好多年。尽管他自己很少去酒吧或者KTV,也很少当面听别人唱自己的歌,但这样的业绩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又何尝不是莫大的荣耀。
张俊以说,他也无法确切地统计自己到底创作了多少作品,但有一点非常鲜明的是,他的作品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爱国之情、生命之情以及亲情、爱情。现在经常有人问:张老师,您是如何保持着这份激情的?他往往会不假思索地蹦出两个字——热爱。接着,他会再作个补充: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拥有的一切。
这些年,经历过一些波折和插曲的张俊以,多了一分对世事的淡然,更多了一分对创作的激情。他不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宠儿,现在所拥有的,都是生活对他勤奋的回馈。
6月16日,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老樟树下,红军烈属向张俊以述说如今的幸福生活。记者谢东琳 摄
相见在仲夏
一个人与一个地方的缘分,往往也是出其不意。比如,张俊以与赣南的缘分,就这么出其不意地发生在这个万物竞茂的仲夏时节。
但是张俊以说,他与赣南的缘分其实在6月14日落地之前就有了。早些年,受江西方面的邀约,他创作过一首《红土香》,创作期间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关于赣南的资料,无意之中对赣南的基本情况了然于心。后来,经廖昌永、刘媛媛、王丽达等歌唱演员演唱,《红土香》在社会上广为传唱,张俊以也被更多的江西人所知道。
对于赣南的期望,张俊以毫不忌讳自己的想象——他觉得,这样的一个革命老区一定会是创作的富矿,但一定不会是发展的洼地。所以来的时候,他对此行的定位是“采风”,主要也是为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
然而,从赣州机场开往城区的路上开始,张俊以就有些惊讶。他惊讶的是,车轮之下的宽阔公路和车窗之外的高楼大厦是老区的标配吗?他半信半疑,一路欲言又止。
到达下榻的酒店,与工作人员接洽后,张俊以迫不及待地了解赣州的方方面面。他得知,赣州的确是一个欠发达、后发展的革命老区,但是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这片饱经沧桑的红土地开始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蝶变,各项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样的讲述无疑激起了张俊以对赣南的浓厚兴趣,因为他的创作意境需要这样的激情澎湃和满心欢喜。
徜徉幸福里
6月15日,张俊以前往赣南部分县市,开启对这片红土地的亲密接触。
兴国县长冈乡铭恩新村,幢幢新楼和满目葱郁相得益彰。这个地方在3年前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如今却是远近闻名的“样板村”。张俊以走访农家时得知,这3年间,他们相继住进了新房、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村里还办起了设施齐全的幼儿园和规模宏大的产业基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张俊以说,赣南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震撼。
在瑞金,张俊以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参观学习梁家河展览馆。在一幅幅图片和一篇篇文字面前,张俊以用心品读梁家河的动人故事,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高原摸爬滚打的青春岁月。他深有感触地说,梁家河岁月已然远去,但其蕴含的精神价值,值得我们永远追寻。赣州开展的学习梁家河活动,使大家的热情和责任都激发起来了。
随后几天在信丰、龙南、崇义和上犹走访时,看到当地发展热潮、生态环境和干群面貌,张俊以的兴致越来越高。他毫无保留地表示,自己已经爱上了这片伟大神奇的土地。所以,这一路上他诗兴不断,积累了许多的鲜活素材,也留下了许多豪迈的诗歌。
张俊以反复述说,在赣南的这一周,整个人都沉浸在幸福里。这里的山、水、人、事,仿佛都沾上了诗意,令人欢喜、令人陶醉。
从此情意长
“赣南从此将烙印在我的心里。”张俊以说,与赣南的接触虽然只有一个星期,但所见所闻让人刻骨铭心。
在张俊以看来,赣南历史深邃、文化深厚,他所接触到的赣南人也都怀有一颗赤诚之心。这一点与张俊以的交友原则极其相像。所以,他愿意与赣南人交朋友,并与这片土地保持长久的友谊。
习惯了晚睡晚起的张俊以,这一周都是晚睡早起,但并不觉得疲惫。张俊以说,在赣南的这些天,时刻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正能量,到处都涌动着振兴发展的热潮。看到这些画面,他也就明白,赣南为什么能在3年时间内化茧成蝶——因为这里的领导、干部和人民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缘分如此美妙,情意如此深长。今后,张俊以将多了一个身份,就是义务担当起赣州的宣传推广员,通过自己的才华和资源,宣传赣南的人文历史、生态环境和发展现状,让更多人了解赣南、走进赣南。对此,他也信心十足,相信很多人会和他一样,“一旦走近就会爱上”。
张俊以有一个想法:希望有机会组织全世界优秀的诗人和画家到赣南采风,用他们的笔呈现出一个斑斓多彩的赣南。而他自己,也将把在赣南的收获和感动,转化成文字,雕琢成作品。(记者刘润发 周善汉)
6月29日,一群北京艺术家在位于瑞金市叶坪乡的“学习梁家河”展览馆参观。当天,著名词作家张俊以、歌唱家祖海、特型表演艺术家钱大威、赵申秋和马森等30余名首都艺术家来到瑞金,开始为期两天的采风创作和慰问演出。 曾美昌 记者吴书梅 摄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张俊以简历优化(这里离幸福最近在赣南专访著名词作家张俊以)》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