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语言的for语句性能说明
for语句是C/C++语言的常用循环表达语句,相信只要经手C/C++代码的开发人员,都少不了循环语句的编写。虽然C/C++有for、while、do while等多种循环语句,但是好像大家都比较偏爱for语句,使用的相对较频繁一些,今天就讲一讲for语句的性能情况。
一、背景
只要进行代码编写,自然就免不了涉及程序的运行性能。而对于循环语句来说,往往是性能考虑的重点,因为稍微疏忽,就可能导致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性能差距。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现实往往就是如此。所以了解for语句的性能优化情况,对于我们实际代码开发有着强烈的质量意义。
二、使用合适的循环变量数据类型
在for语句中,循环变量数据类型应该与实际比较的目标数据类型保持一致,同时尽可能使用无符号整数类型,避免在数组等循环遍历时,避免不必要的类型转换。比如下面示例代码:
// 更优:与数组索引类型一致,无符号
for (size_t i = 0; i < arr.size(); ++i) { ... }
三、多重循环中最长循环放最里面
在涉及多重循环的逻辑处理中,应该将最长循环放在最里面,最短循环放在最外面,以缓解CPU切换循环层的次数。比如下面示例代码:
// 最长循环放最里面,最短循环在最外面
for (col = 0; col < 5; ++col) {
for (row = 0; row < 100; ++row) {
sum += num[row][col];
}
}
四、将逻辑判断移到循环外
如果在for循环体内存在一些特定的逻辑判断,在循环过程中进行逻辑判断,会导致循环的“流水线”作业被频繁打断,使得编译器不能对循环进行优化处理,导致执行效率降低。比如下面的示例代码:
// 将逻辑判断移到循环外
if (…) {
for (…) {
……
}
} else {
for (…) {
……
}
}
当然,上述代码会导致代码的简洁性降低,存在代码冗余。所以,如果循环的次数不大,对整体性能影响不大,可以考虑在循环内进行逻辑判断。
五、避免循环变量的复杂计算
循环中的条件和增量表达式应该尽量简单,避免进行复杂计算,否则在循环时会导致计算量被重复执行。比如下面示例代码:
// 将计算结果缓存
const size_t count = list.size();
for (size_t idx = 0; idx < count; ++idx) {
......
}
同时,避免在循环中修改循环变量或循环条件依赖的变量,可能导致编译器无法优化。示例代码如下:
// 低效:循环体内修改循环变量i
for (i = 0; i < 1000; ++i) {
if (some_condition) {
i += 2; // 直接修改循环变量
}
process(i);
}
六、循环展开
编译器通常会自动展开小循环以减少循环控制的开销(如条件判断、变量自增等),实际我们进行代码开发时可以基于该思路手动优化,即手动展开适用于循环体内简单且迭代次数固定的场景。比如下面示例代码:
// 原始循环
for (int i = 0; i < 4; ++i) {
process(data[i]);
}
// 展开后(减少3次条件判断和自增)
process(data[0]);
process(data[1]);
process(data[2]);
process(data[3]);
需要注意的是,过度展开可能导致指令缓存失效,反而降低性能。
七、避免循环体内的复杂操作
禁止在循环体内进行动态内存分配(new/malloc)、IO操作或者复杂函数调用,这些操作会显著增加单次迭代的开销。
八、循环条件的选择
在循环中进行循环条件比较时,尽量使用小于(<)而不是小于等于(<=),因为部分 CPU对小于比较的处理更高效。比如下面示例代码:
for (i = 0; i < n; ++i) { ... } // 略优于 i <= n-1
九、结语
今天只是简单说明了for语句的性能优化,实际优化手段远不止上面提到的方法。通过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了解for循环的性能优化核心是减少循环控制开销、提高缓存利用率,并让编译器更容易优化。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如果遇到性能瓶颈,建议先通过性能分析工具(如gprof、perf)等进行问题定位,再针对性优化,而非盲目追求代码技巧。
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性能优化方式进行所花费时间的记录,有针对性进行比较,会更直观些。
十、联系
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交流。学无止境,实事求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for套for优化(CC语言的for语句性能说明)》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