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哪吒有话说专栏】
把原有事物优化也是改革
原创作者|爱吃冰糕的小哪吒
本文2500余字,阅读大约需要2分钟
刚刚拜读了“庄子撬动地球”的文章,题目是“为什么李镇西改变不了中国教育”,源自李镇西先生似乎说过的名言“我改变不了中国教育!”文中更提到
1.“在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李希贵以“未来视角”搭建全新教育生态,学生的学习任务来自真实世界,如,“造一艘能卖的船”,“办一家可以真实盈利的公司”。
2.杭州云谷学校,“让每一位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他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仁爱精神、独立意志、社会担当、终身学习力和幸福感的地球公民。 ”
3.在福州,曹德旺开始注册中学,未来教育又添一股新生力量。还有巨量的不满体制内教育,选择自己办学校的家长们。
4.国内的本土教育,创始人李一诺要培养“内心充盈的孩子”,让教育回归“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本质。
5.李镇西一个人当然改变不了中国教育,但中国教育变革的洪流,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不是那些安于现状,不思改变的守旧势力能阻碍的。
以上文字源自“为什么李镇西改变不了中国教育?”原文。

我觉得我够能吹的了,胆子也够大了,写东西也没章法,源自于我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龄大的小老师,我写不出这么高大上的文章,我也不知道这么多名人名事,更是孤陋寡闻到连李镇西先生说过“我改变不了中国教育”都不知道。文章主旨也许是推崇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发展,理解不一定准确。
唉,5年后,我们这里学生断崖式下降,教育资源将迎来大规模过剩现象,国家斥资多年的公立学校尚且大规模关闭,我们有必要推崇国外贵族私立学校模式么?那么美那么前沿那么理解不了的文字我写不出来,从转发和点赞量看出,该文章的确有一定的受众,作者的目标是千万➕点赞,好像没实现。
别人为有钱人的孩子铺赛道,我为普通百姓孩子找座位。我女儿26岁了,我对她的教育就是,永远不要上赛道,做坐在路边看赛跑的观众,偶尔鼓掌,看完了回家。大家想象一下,马拉松赛跑,一路上有多少观众在鼓掌?而选手呢,累得精疲力尽,这有没有影响观众的幸福指数?当我女儿以超出录取分数线48分被某大学录取时,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批评我,说我给孩子报名报低了,浪费了48分,我一笑而过;本科毕业,并没有太努力学习的她考研究生,因为数学低了1分没考上,于是顺理成章没有悬念地进入国企当工人了。中国有那么多工人,我没听说有饿死的,当工人可耻么?

改革不一定是推翻原有的事物、重建新事物,把原有事物优化也是改革!
如果说庄子先生的改革观念是推翻重建,我的立场就是优化!既然我们有那么多公立学校,何苦再浪费爱教育人士的资金呢?把资金注入公立学校更容易推动改革、性价比更高。如果把资金注入公立学校,建立奖励基金和扶贫基金(低保),可以大大激发优秀孩子的创新意识,同时使贫困家庭孩子也有更优质的学习资源(有的孩子真的没有手机)。
说句大不敬的话,专家们,您真的改变不了中国的教育!专家多还是教师多?名校多还是普通学校多?有钱人多还是普通百姓多?咱也别说从小学一年级了,咱就让专家从初一教到初三,和普通教师同一个赛道,看看中国的教育今天到底需要什么。
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控制生活,发展生活。我经常听见有老师抱怨,教科书(又叫教材、课本)设计不合理,这里面有老师自己素质的因素。我们可以创造性地应用教科书,也就是未必一定按照它原有的顺序进行,可以把教科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提炼出来,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师自己的特点进行授课。这里我又要提以前经常说的那个方法了,比如四个老师,每人备课一个单元,授课时老师把自己备课的单元在全级部通讲一遍,既体现公平公正,又减轻老师的备课负担。我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学校有位老师,不会说普通话,讲课的时候他自己都难过,很努力地去找标准的普通话,还是会被学生笑话,但是他内在知识功底很深厚,是组里的题库,这样的老师我建议不让他讲课,只让他出卷子,作业卷子、课堂练习卷子、考试卷子......统统由他负责,这也就是以前我说的“因才施教”,充分利用老师的才能,人尽其才。
我认真研读了化学教科书,竟然出现了“碳中和”“碳达峰”这样高深的词语,请原谅我的无知,我真的是第一次看到这两个词!我是一名化学教师尚且如此,那家长们呢?孩子们呢?农村的孩子连冬天家里煤气中毒都处理不好,城市孩子连煤气泄漏不能打电话都不知道,你让他们学“碳达峰”“碳中和”?有点强人所难吧?今年春天,听说某地区两名工人进入沼气池工作,一死一伤,朋友们聊起来了,本科毕业的路女士说“老师,沼气把人毒死了。”本科生,不知道沼气的基本化学性质,她是不是上了个假初中啊。
假期同学聚会,我跟历城区教研员讨论学科融合,遭到了狠狠的鄙视,我能理解,作为一个离开一线教学18年的老太太,似乎我已经没有资格讨论教育教学,可是,这18年,我身份的多重性,是很多老师没有机会具备的:从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一名学生家长,跳出圈子看教育教学,我比很多老师更清醒。朋友们经常说我是教育改革中的逆行者,也有说是教育界的清流,不管怎么说,我看问题的角度之多、大胆和刁钻是他们的共识。

我给校医讲了一次融合课,她竟然听明白了,直呼“你回去教课吧,这样上课太有意思了”。某中学教研组长,我闺蜜,暑假用了我的一个融合课案例,说大有裨益,孩子学习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我再次重申: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控制生活~发展生活。我先不说透,不是卖关子,而是济南有句古语“教的曲儿唱不得”,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几个简单问题,看看济南的朋友有几个知道答案的:
1.30年前没有管道燃气,冬天人们大多用蜂窝煤炉子取暖,为了省钱,晚间得“封炉子”,如何“封炉子”?
2.刮什么风的时候容易“煤气中毒”?
3.“煤气中毒”症状是什么?
4.老年人和年轻人谁先出现中毒现象?为什么?
5.出现“煤气中毒”后如何处理?
6.为什么“吃火锅也会有煤气中毒”?
7.这里的“煤气中毒”和“沼气池事故”原理一样么?
这几个问题涉及到了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历史、医学……济南的朋友问问50岁以上的家人,就能找到答案。
抛砖引玉,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您……我是爱吃冰糕的小哪吒,我在山东济南等着您~加载中请稍候……

延伸阅读: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变革与优化(把原有事物优化也是改革)》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