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高效率(川观智库资讯 成都路网凸显高密度低效率)

优化提高效率(川观智库资讯 成都路网凸显高密度低效率)

admin 2025-11-12 社会资讯 75 次浏览 0个评论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优化提高效率(川观智库资讯 成都路网凸显高密度低效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川观智库研究员 朱炜琳

城市道路网密度是“交通便捷”的重要指标。近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5年度中国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显示,成都道路网密度为8.8公里/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三,成为少数达到国家“8公里/平方公里”目标的超大城市之一。

然而,成都在交通治理中仍面临深层挑战。《报告》显示,成都工作日高峰平均运行速度仅为17.2km/h,拥堵指数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名靠前,是7个严重拥堵城市之一。以上现象表明,成都城市道路正面临“高密度低效率”的矛盾。

有研究表明,这一矛盾的根源是路网结构的失衡。成都路网呈现“核心区高密度、外围低覆盖”的特征:主城区路网密度普遍超过8 km/km²,而三圈层区域如龙泉驿、双流等路网密度偏低;再加上职住分离、“郊住城职”现象明显,导致跨区通勤压力集中于主干道。此外,尽管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突破700公里,轨道交通与地面路网的衔接仍存在断点,部分地铁站点周边接驳通道不足,高峰时段道路系统拥堵加剧。

综合相关研究与其他城市的先进做法,从道路密度“增量扩张”到道路运行的“存量优化”可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优化路网级配结构。在核心区加密支路网的同时,推动三圈层路网扩容。针对职住分离问题,可借鉴河北雄安新区经验,探索打造职住平衡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增加“郊住”空间的增加交通站点可达性可有效降低“郊住城职”行为导致的拥堵。同时,探索“社区微循环公交”模式,解决最后一公里接驳难题。

二是智慧赋能交通治理,推动交通治理精细化。构建“数字孪生交通系统”,实时模拟路网运行状态并预判拥堵风险。例如,在关键走廊部署AI信号灯,通过机器学习优化相位配时,提升主干道通行速度。此外,可以通过“城市交通大脑”平台,整合实时GPS数据与居民出行需求,动态调整信号配时与公交运力。

三是深化公交优先战略,重塑出行结构。探索推动轨道交通与公交、慢行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加快市域铁路成德眉资线建设,实现“轨道上的都市圈”通勤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另一方面,优化公交专用道网络,在主干道设置潮汐公交专用道,提升高峰时段运力。此外,可探索拥堵收费分区试点,在春熙路、太古里等周末高峰时段拥堵严重的核心商圈实施分时段收费,引导车辆向外围转移。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优化提高效率(川观智库资讯 成都路网凸显高密度低效率)》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