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4日到6日, 博鳌亚洲论坛和美国中美清洁能源论坛等机构,在美国西雅图市联合举办了“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会议”。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博鳌亚 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美国华盛顿州州长英斯利、西雅图市市长莫瑞,美国前驻华大使、前商务部长骆家辉,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盖茨基金会主席比尔. 盖茨等来自亚太地区各国政要、企业家、和专家学者200多 人,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会议。美国华盛顿州州长英斯利在会议致辞时指出:这次会议在西雅图召开恰逢其时,会议所讨论的问题,不仅涉及今天,更事关我们子孙的未来。
此次会议取得的最大共识是,无论亚太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安全领域存在怎样复杂的分歧和多样性,但是面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挑战,各国存在最大的共同利益。从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各国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把共同利益转化为强有力的共同行动。这是亚太各国面临的最急迫任务。
这次会议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性挑战,围绕能源革命、环境保护、新型城市与零碳建筑、科技创新与技术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金融合作、建立全球合作的伙伴关系等多方面,展开了专题性交流探讨。
整个会议呈现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求同存异、加强合作成为整个会议的基调和来自各国与会代表的一致呼声。
许多代表在发言中指出,亚太地区各国呈现多元化多样性发展,在政治、安全领域也存在诸多差异和复杂分歧,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美国和中国之间,更是存在着复杂的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但是面对日益紧迫的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所有亚太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存在着最广泛最直接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福祉,没有什么分歧和差异,比这种共同利益共同责任更重要了。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更是直接呼吁,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这种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责任,转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
二是强调通过全方位创新来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这次集官、产、学、研各界人士于一堂的会议,创新思维活跃,探讨问题的思路十分开放,代表们从不同角度反应出必须从机制创新、政策思路创新、技术创新等全方位,来综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资源能源、环境污染、都市化负面效应等综合挑战。
首先,现在应该在行动机制上有所创新。许多代表指出,过去二十年来,世界各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召开了不少会议,其中不乏各国领导人峰会,但是始终没有拿 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挑战的强有力行动。事实上,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答案不在政府,但政府肯定是答案的一部分,是解决气候变化挑战的伙伴之一,现在应该建立 一种合作与行动机制,在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乃至公民个人之间形成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框架,在这个机制性框架中,各方都充分参与和协调行动起来,才能 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综合性挑战。
其次,从政府的角度看,政策思路也应该有所创新。不少代表从环保、节能、城市建设与公共交通等公共政策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政策思路。西雅图市 市长莫利提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宜居,一个没有停车空间、居民休闲锻炼空间的城市,就不是一个好城市。他还提出了建设“城中村”的政策思路,推 动西雅图在市内规划和建设带有乡村和田园气息的社区,通过设计适量的公共交通设施,使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和休闲娱乐可以集中在一个步行可及的区域内。
再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迫切需要科技创新与技术合作。来自企业代表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精英,在讨论中更加强调科技创新与技术合作。他们指出,传统能源以及某 些能产生负面效应的能源例如核能,不是要不要使用和利用的问题,而是如何环境友好型地使用和利用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鉴于环境、能源等挑 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这种挑战的科技创新及其技术应用,也应该通过加强合作来实现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华盛顿州州长英斯利提出,现在应该建立 “环太平洋科技创新圈”。美国前能源部副部长桑戴尔罗指出,大气污染是不分国界的,因此各国有必要在分享污染治理的技术与信息方面,加强合作。
三是思路开阔务实,提出不少意义深远切实可行的观点和建议。
许多代表指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追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减少碳排放同样重要,要想二者兼顾兼得,就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特别是跨国跨领域合作。 与会代表从智慧型城市建设、零碳建筑、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中的金融合作等广泛领域,探讨了政策、技术与商业等领域可采 取的务实措施。
此次会议的东道主美国华盛顿州政府和总部设于西雅图市的微软公司等当地企业,还把这次会议看成是加强该州企业界同中国企业加强合作的巨大商机。会议期间,微 软公司专门赞助举办了“投资北美研讨会”,并邀请与会的中国代表和其他各国代表参观了微软总部;会议还专门举办了中美省市长对话会,围绕促进贸易于双向投 资、加强环保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务实交流与磋商。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西雅图优化会议(回顾丨2014西雅图能源会议回顾)》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