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级市是除了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城市之外的地级行政区,在全国共有近300个这样的城市,所以能够排名前十五那必定是地级市中的顶流城市了。
因为GDP的核算在分地区的尺度不一定一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像财税这种真金白银更能够反映各城市的真实经济实力和规模,毕竟这是各地产业的产出效益直接成果,全国税制税率也是基本统一的,可以横向对比。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具体数据和排名,来看下2021年1-5月全国地级市财税十五强。
首先,口径问题。我国各省中还有像广东、河北等省保留着三级财政制度,也就是省内各市在自留财税中还需要提前上划一部分给省级(各省自定比例不一),而二级财政城市是在决算时后上解省级。所以这也造成了口径的差异。
像15强城市中的东莞、佛山和唐山均是三级口径,而且前二市的比例还不小,同口径的话东莞的一般预算收入是和无锡相当的,佛山也要高于嘉兴、南通这些不少,唐山也能够和常州相比肩的。所以大家在比较各城市数据时还请注意这点,才能更为客观。
其次,也要注意产业结构和财税的关系。这点表现在东莞、嘉兴等城市上比较突出,两市都是大工业城市,规模以上工业营收都是在省内排名较高的。规工税务管理较为规范、税率高,所以能够拉高整体财税。
像嘉兴的规工营收和增加值都要远高于温州,后者是规模以下工业为主,税收优惠多甚至免税。所以嘉兴能够在财税上高于温州不少。当然这里也有个疑问,那就是号称规模以上工业营收在全国前十的泉州,税收就非常少......
最后,本文参照对象是2019年同期数据。这样就能避免2020年相对稳定增长的城市,今年同比去年出现反而增速偏低的状况。同比2020年更能反映常态下的经济和财税运行态势。
从城市经济实力排名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地级市的前十五强除了唐山市之外,其余全部来自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其中广东省作为第一经济大省的19个地级市中,只上榜了东莞和佛山两市,也说明了广东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江苏省因为只有一个副省级城市,而且省内各市人口规模也相对偏大,所以有5个城市上榜,除了苏锡常之外,还有南通和徐州两市。其中苏中无愧于是地级市王者,在2021年前5月其一般预算收入高达1174.5亿元,遥遥领先各市,比无锡与同口径的东莞的财税还要高。
其次是浙江省入围了4个城市,嘉兴、温州、绍兴和金华,台州市比较遗憾得排名第16位。其中嘉兴市表现最为优异,前5月一般预算收入高达370.1亿元,还高于万亿GDP城市南通几十亿元。其次像温州、绍兴和金华均也不错,在1-5月同比增长都超过20%,和东莞一起是在前5月增速最高的城市。
经济第三省山东只有烟台和潍坊入围,首先是因为山东财税本就不突出,全省要低于浙江不少。其次山东省内城市相对均衡,也就拉低了各城市的财税水平。
地级市中另一个万亿GDP城市泉州,是福建省唯一入围15强的城市,但它的排名仅只有14位,和GDP排名完全颠覆了。虽然泉州在今年1-5月增长也不错,达到了17.1%,但一般预算收入还是只有242.7亿元,要低于潍坊、唐山、金华等一大堆城市。
泉州市的规模以上工业营收和增加值都上报得非常之高,位列全国前十左右。但又是其中最为特殊的,其他规工发达城市都是税收非常高的,因为本身规工就是增值税率最高、管理最为规范的,所以非常之诡异。
财税质量,一般是指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比重。发达地区一般来说税收比重都较高,对于非必要的非税、杂费等能免则免,提高营商环境、促进经济良性发展。但也有部分城市因为税收偏少,所以只能向企业征收杂费罚没等来补充财政。
从15强地级市来看,像湖州、常州、无锡、苏州、嘉兴这样能高于80%以上的城市都是非常出色的。像绍兴、潍坊等高于75%的,作为地级市的话也能算合格吧。但低于75%的就算偏低了。当然这里要说明,唐山市虽然表面税比为56.3%,但计入提前上划省级的税收的话,也是能够达到73%以上的。
最后请大家通过下表中具体数据来观察各市的财税情况: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东莞财税SEO排名(2021年5月地级市财政15强苏州王者东莞温州等较快泉州14位)》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