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发展环境科学(六大维度优环境 服务提质促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科学(六大维度优环境 服务提质促发展)

admin 2025-11-09 社会资讯 22 次浏览 0个评论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玮 赵煜 李金蔓)秋风送爽,服务惠民。十堰市以“企业满意、群众舒心”为核心标尺,正书写着一份兼具温度与速度的营商环境新答卷。2025年以来,该市聚焦市场、法治、开放、政府服务、产业、社会生活六大关键维度,以《2025年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为总抓手,将“审批更少、效率更高、环境更优、成本更低、获得感更强”的目标落地为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从政策红利的精准送达,到政务服务的智慧升级,再到产业发展的全链赋能,让优质营商环境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也成为企业扎根成长、群众安居乐业的“定心丸”。

优化发展环境科学(六大维度优环境 服务提质促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平市场破壁垒,信用赋能树标杆

以公平为基石破除市场壁垒,深化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应用“公平竞争监督系统”,实时在线监测253个全市政策措施起草单位,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质效提升行动,落实反垄断和公平竞争审查“三书一函”制度,下发督促整改通知书 30份,依法制止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全市有效注册商标40241件,新增湖北省优势商标23件,新增数量位居全省第四,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5件,同比增长66.67%,位居全省前列。

以信用为纽带激活发展动能,全力打造区域信用建设标杆。深耕“信用十堰”品牌建设,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吸引21家金融机构入驻,上线181款专项金融产品,累计融资放款达1177亿元,精准破解企业融资痛点。在28个重点领域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模式,97%的行政联合抽查均运用信用评价结果,让监管更精准高效。凭借扎实的信用建设成效,十堰市城市信用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市第67名、全省第一,1个案例获评国家级优秀,10个案例获省级表彰,竹山县信用承诺创新实践升级为全国统一行业规范《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为全国信用建设提供了“十堰经验”。

公平有序、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持续激发市场内生动力,全市实有市场主体达53.7万户,新登记主体同比增长34.6%,市场创业创新热情不断高涨。

法治护航解难题,规范监管减负担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更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坚实后盾。该市组织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明确12项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措施,全面规范涉企检查与行政处罚行为,杜绝随意执法、过度执法等问题。深化“一业一查”部门联合监管模式,联合抽查次数占比超90%,最大限度减少执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全面排查2023年以来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325个,目前已完成整改247个,切实规范执法行为。

同时,着力打造“检察护企”“堰警快办”等服务品牌,依法依规为东风、驰田等车企办理转运临牌60多万张,精准解决企业实际需求。创新“173045”涉企案件速审机制,将平均审理时间从63.4天压减至39.7天,大幅提升涉企纠纷化解效率。成立国内首家识别挽救中心,通过府院联动帮助24家民企绝地重生、化解债务90亿元,其中华昌达32天成功重整,创下全国上市公司重整标杆案例。在全省法治督察第三方评估中,该市位居前列。

开放合作拓空间,内外联动促共赢

该市以深耕细作的韧劲开拓国内市场,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链接国际资源,全力畅通双循环发展格局。

在对内开放方面,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持续深化“跨域通办”改革,已与陕西西安、河南南阳等3省8市签订通办协议,并与北京、厦门搭建“跨域通办”线上专区,打破地域服务壁垒。

在对外开放方面,开展“百企出海拓市场行动”,梳理94个涵盖汽车汽配、装备制造、农产品等领域的境内外展会,组织58家企业参加广交会、俄罗斯汽配展等14场国际重点展会;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基本建成。实施“开放平台攻坚行动”,在尼日利亚、伊朗等非洲、中东地区新建7个海外仓;印发《十堰联动创新发展区2025年制度创新工作任务》,稳步推进湖北自贸区十堰联动创新发展区建设。实施“外贸外资主体引育行动”,鼓励企业布局海外生产研发基地,佳恒科技阿拉木图组装线已完成选址,预计2026年底建成投用。

智慧政务提效率,便民利企减跑腿

十堰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核心,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让“精准助企、便捷利民”落地见效。全市设立128个标准化“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发布43个主题事项,通过统一标准、培训与推进,累计办件达12万件。聚焦流程再造与系统优化,构建线上“零跑路”、线下“最多跑一次”服务体系,自主开发全省首个政务智能体,编制1175项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标准统一;15项高频业务“零材料”智能办结,339项电子证照“秒级核验”,38个政务驿站让145项事项“就近可办”。

针对企业需求,开展“施工许可轻松办”等帮办代办服务,将施工许可18项、消防验收7项纳入“一次办”清单;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集成12大类72项涉企服务,服务企业超3600次。“亲清在线”平台实现企业诉求在线直达、惠企政策在线兑付、政务服务在线落地、审批许可在线实现、服务绩效在线评价五大功能,落实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发送政策短信33万条,梳理2362项惠企政策并形成295项申报指南,已服务企业1633家、兑现资金超8400万元。

产业生态增动能,控制成本激活力

构建“产业链紧密协作、创新链深度融合、要素链高效配置”的产业生态。聚焦“一主四优多支撑”体系,出台《关于支持“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十堰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文件,全力打造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深化“双百行动”,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创建试点。汽车提链行动走进十堰、长江证券十堰投融资等60余场活动相继举行,3000余家企业现场对接。举办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专用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2025),积极参与2025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交易会,现场交易整车37380台。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全市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1-9月,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7家、居全省第一方阵。省市自然科学联合基金规模已扩充至1550万元,全面超过全省其他6支省市联合基金。

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缓解企业压力、激发市场活力。近年来,随着过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加之绿色金融、民营经济等领域的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企业全生命周期制度成本持续降低,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66%,下降29个BP,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约0.4个百分点,单位GDP用电成本下降约3.03%,供地时间进一步缩短约5%。

深化重点领域“小切口”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今年省营商办批准该市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事项76个,涉及82个试点地区。其中国家部委试点3项、全国首创1项,省级试点8项。市专用车产业协同改革入选“2025中国产业营商环境先行典范案例”,十堰经开区税务局“税问智答”改革事项入选“2025年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丹江口市“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经验做法在国家质量网推介。

宜居宜业聚人才,民生保障暖人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民生改善与企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持续优化宜居环境、精准强化民生保障,既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也为市场主体培育沃土,以“宜居宜业”的双重优势聚引人才、温暖人心、招引企业。

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容提质。今年秋季,全市新增学位13590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超98%,义务教育教联体实现100%全覆盖,高层次人才子女入读优质公办中小学需求全数办结,7个教联体获评省级示范,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家庭。

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升级。构建“一张网”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出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推动县域医共体医务人员下沉帮扶,实现121个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7.5%,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交通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十堰至宁波港铁海联运物流通道、十堰至陕西榆林白云石“捎脚运输”班列先后开通,为该市要素流动再添“大动脉”,《十堰市物流枢纽(园区)空间和功能布局规划》《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政策措施》系列政策精准发力,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服务组建长江汽车供应链(十堰)公司、堰水进京供应链公司……一项项措施掷地有声,现代化物流体系愈发完善。

营商环境是区域核心发展竞争力,更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展望未来,十堰市将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常抓不懈,以“店小二”精神做好服务、以“钉钉子”精神破解难题,持续擦亮“六大环境”建设招牌,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发展热土,为服务全省发展大局注入十堰营商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优化发展环境科学(六大维度优环境 服务提质促发展)》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