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是大型架构的必备中间件,下面我重点来详解负载均衡架构方案@mikechen
文章来源:mikechen.cc四层负载均衡架构
四层负载均衡 :是基于 传输层(TCP/UDP)协议 的负载分发技术,工作在 OSI模型的第四层。
它根据请求的 IP地址、端口号、传输协议 来决定转发目标,而不关心应用层内容(如HTTP头、URL等)。
简单理解:四层LB只看“IP + 端口 + 协议”,不看“内容”。
四层负载均衡适用于需要高性能、高吞吐量,且不需要深入检查应用层内容的场景,例如:
大量纯粹的TCP/UDP流量转发。
对性能要求极高,功能要求简单的服务。
作为七层负载均衡器的前置分发层,将流量分发给多个七层负载均衡集群。
传统的数据库连接、邮件服务、DNS查询等。
七层负载均衡架构
七层负载均衡工作在应用层,可以查看HTTP请求头、URL、Cookie等信息。
因此可以实现更智能的调度和更复杂的应用层功能(如SSL卸载、Web应用防火墙WAF等)。
而四层负载均衡,则更简单、更快。
七层负载均衡是现代 Web 应用架构中最常用的类型,适用于以下场景:
HTTP/HTTPS 流量:所有 Web 服务和 API 网关。
微服务和容器环境:例如 Kubernetes 中的 Ingress Controller,通过解析 Host 和 Path 实现服务发现和路由。
精细化运营:根据用户特征(如 Cookie、地理位置)或请求类型进行A/B测试、灰度发布或流量调度。
异构系统整合:将不同技术栈的应用通过统一的域名和路径进行访问。
混合型负载均衡架构
混合型负载均衡:指的是在同一系统架构中,同时结合四层负载均衡(L4)与七层负载均衡(L7) 的分层协作模式。
混合型负载均衡,是在大型分布式系统中,它是实现 高性能、高可用、智能流量调度 的关键架构模式。
它利用两者的优势:
四层负责高性能网络分发(TCP/UDP转发);
七层负责智能路由与业务逻辑调度(HTTP/HTTPS解析)。
一句话概括:四层做入口分流,七层做精细调度。
典型场景:
前端使用LVS做四层分发;
后端使用Nginx、或Envoy做七层路由。
以上
文章来源:mikechen.cc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多IP域名解析如何与负载均衡器协作(负载均衡架构方案详解图文全面总结)》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