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下午的产品设计分享会,那场面可太热闹了,吵得都快掀了屋顶。
核心就一个问题:产品里塞了200个功能,结果常用的就8个,咋才能跳出“功能越堆越多”的坑,让用户用着舒服点?
我当时一听这问题就想,不少团队估计都栽过类似的跟头。
之前我听过一个智能家居项目的事儿,本来挺靠谱的,硬件做得精致,后台系统也够强,可最后居然栽在遥控器上了。
设计团队当时一门心思要把所有功能都塞进遥控器,键盘上字母排得满满当当,那遥控器拿在手里又大又沉。
本来想让用户觉得“功能全”,结果用户拿到手根本不想碰谁愿意每次用个灯还要在一堆按键里找半天?
后来他们才反应过来,用户要的不是“我这遥控器能控制所有东西”,而是“我想开灯,按一下就成”的顺畅劲儿。
这事儿特能说明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功能多就是好”,但用户拿产品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学怎么操作复杂设备的。
本来想靠堆功能赢好感,最后发现反倒是这些多余的功能把用户推走了。
遥控器和KDS系统:好看不如好用,场景才是关键还有个餐厅KDS系统的案例,也挺有意思。
之前有个团队给餐厅做数字化订单系统,设计师在办公室里憋出来个方案,界面做得特精致,按钮小巧,触控也精准,看着就高级。
本来以为客户会满意,结果原型一测就崩了。
为啥呢,他们压根没去后厨看过。
餐厅后厨多乱啊,又热又油,蒸汽还大,厨师手上要么沾着油,要么戴着手套,忙起来争分夺秒的,哪有功夫去点那些小巧的按钮?
后来团队赶紧去后厨蹲点,才算摸准了情况:在这种场景下,按钮得大、操作得简单,容错率得高,好看不好看真没那么重要。
改完之后效果立竿见影,后厨效率提了不少,客户也满意了。
这俩案例放一块儿看就很明显,设计不是自个儿闷头瞎琢磨,得贴着用户的真实场景来。
你觉得好的东西,用户用着不方便,那就是白搭。
之前我们还聊过用户流程图和用户旅程图的区别,有人说用户流程图不就是画步骤嘛,跟技术架构图差不多。
其实不一样,技术架构图是给开发看的,讲系统咋运作;用户流程图得站在用户角度,讲在产品上咋操作。
比如用户想退货,旅程图是“发现问题→想退→打包”,流程图就是“打开APP→找售后→填信息”,这俩得对上,不然用户走一半就卡壳了。
还有雅各布那十大可用性原则,听着好像挺虚的,但真能用得上。
比如“系统状态可见性”,就是用户点个按钮,得让人家知道“点上了,正在处理”,不能点完没反应,让人瞎等。
之前有个社交APP就犯过这错,发消息没加载动画,用户以为没发出去,连着点好几下,结果发出去一堆重复的,特尴尬。
小双团队做的AI初审系统,后台界面之前那叫一个复杂。
经理想找个审批瓶颈的报表,翻半天找不到;IT遇到错误提示,全是专业术语,根本不知道咋解决。
后来他们照着那十大原则改了改,比如把常用报表放首页,错误提示换成“验证码过期啦,重新获取试试”这种大白话,一下子就好用多了。
后台系统虽说是给内部人用的,但也得考虑用户体验。
总不能因为是“技术工具”,就搞得跟天书似的,不然效率也上不来。
还有大武做的健康管理APP,早期为了显专业,用了好多蓝色,线条也特规整,结果用户说看着太严肃,没亲切感。
健康类APP嘛,用户本来就希望能感受到点关怀,不是被冷冰冰地分析数据。
后来他们把颜色调得柔和点,加了些鼓励性的小图标,比如打卡成功给个小奖章,用户反馈就好多了。
这说明视觉设计不只是“好看”,还得传递情绪,跟产品定位搭得上。
不过做设计总会遇到资源不够的时候,比如有次团队要赶双十一上线,本来想把20多个优化点都做了,可就6周时间,根本来不及。
这时候就用到了Kano模型,先分清哪些是必须做的比如APP加载要4秒多,用户一打开就卡,这就是基本需求,必须降到2秒以内。
然后是用户期待的,比如首页到商品详情页点击率低,得优化;至于启动动画这种锦上添花的,就先放放。
最后不仅按时上线了,商品点击率还涨了不少。
这说明做设计不是越多越好,得会取舍,把资源花在刀刃上。
还有个SaaS产品的教训,早期把两个模块绑得太死,数据库、接口都混在一起,后来想给小客户推只含一个模块的基础版,根本拆不开,白白丢了市场。
架构设计也得想长远点,但也不能过度。
之前有个新产品选数据库,技术团队吵了两周,一个方案性能强但成本高,一个简单好用但怕未来有瓶颈。
最后老板问“多久会遇到瓶颈”,架构师说“至少两年”,老板就拍板用简单的那个。

这决策挺明智的,先把产品推出去验证价值,真有瓶颈了再改也不迟,总比卡在开发阶段强。
还有个镜像管理工具的事儿,本来设计了两种导入方式,结果有领导说“主流平台都用仓库配置,直接上传不专业”,就把用户上传砍了。
结果上线后中小客户不买账,因为很多开发者习惯本地构建完直接传。

这事儿也提醒我们,别盲目信“行业标准”,得看目标用户的真实习惯。
说到底,好的产品设计其实是“隐形”的。
用户不会特意夸“这设计真好”,但会因为用着顺手,慢慢就离不开了。
现在很多产品还在堆功能、比参数,觉得这样才有竞争力,可实际上,能让用户从“能用”变成“爱用”的,都是那些贴着场景、顾着细节的设计。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设计之魂”吧不是把功能做出来,而是把用户需要的体验做对。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虐杀原形2优化(餐厅KDS系统翻车好看不如好用)》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