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管理:开发的线上培训课程,员工不爱看
我们企业E-learning平台上,人力内部开发的新员工线上课(45分钟,含公司介绍、规章制度、企业文化)观看数据很差,平均观看时长只有几分钟。
经理说课程呈现形式(PPT+老师头像)和核心内容短期没法改,让我负责优化课程结构:内容还是那些,但要琢磨“怎么讲”才能留住人,大家有什么好建议吗?】
本文系属原创,著作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本人,抄袭者必究。
【摘要:本文分享了在企业E - learning平台新员工线上课观看数据差的情况下,在核心内容和呈现形式不变时优化课程结构的方法。包括通过起承转合搭建框架、模块拆分排序进行逻辑重构;采用提问引导、案例分析、测验奖励开展互动设计;运用口语化表达和故事讲述优化语言;把控讲解快慢和适当留白控制节奏,还建议根据学员反馈持续优化课程。】
在题主所在企业E - learning平台上,人力内部开发的新员工线上课平均观看时长仅有短短几分钟。新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入职培训至关重要,而线上课作为重要的培训形式,却无法有效留住学员,这无疑给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敲响了警钟。优化课程结构,提升学员观看时长和学习效果,已然成为当务之,题主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调整课程结构:
一、课程结构优化之逻辑重构:
(一)框架搭建:起承转合引关注
课程整体需具备明确的起承转合结构,这是吸引学员并引导其深入学习的关键。建议开场部分,题主可考虑采用引人入胜的公司故事或行业动态。比如,讲述公司创始人如何在艰难环境中创业,凭借独特理念和不懈努力逐步发展壮大,这样的故事能迅速抓住学员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公司的好奇心。也可以分享行业内的最新趋势或重大事件,让学员感受到行业的活力与挑战,自然地将他们引入课程内容。
以某科技公司为例,其新员工线上课开场讲述公司创始人如何在车库中凭借一台旧电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启创业征程,历经无数次失败仍不放弃,最终打造出行业领先的产品。这种开场方式让学员们瞬间被吸引,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充满期待。相比之下,一些课程直接从公司介绍开始,显得过于生硬,学员兴趣不高。
(二)模块拆分:化整为零降压力
将45分钟的课程拆分成多个小模块,每个模块5 - 10分钟,具有诸多好处。对于学员来说,短小精悍的模块降低了学习压力,使他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而且,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学习节奏,比如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一个模块,无需一次性投入大量时间。
在模块排序上,也有讲究。可以先介绍公司文化,通过讲述公司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塑造学员对公司的价值观认同。接着讲解规章制度,让学员明确在公司的行为准则。最后进行公司整体介绍,使学员建立全面认知。例如,某企业在优化课程结构时,将课程分为“文化之旅”“规则天地”“公司全景”三个模块,学员反馈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有序。
二、课程结构优化之互动设计:
(一)提问引导:主动思考促参与
在课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员主动思考,增强参与感。比如,在讲解公司文化时,可以问学员“你认为公司文化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体现?”在介绍规章制度时,提问“如果遇到某种情况,按照规章制度应该如何处理?”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员深入思考课程内容。
根据学员可能回答设计引导性话语也十分重要。当学员回答偏离主题时,可以用温和的方式将思路引回课程内容。例如,学员回答公司文化体现时偏离到个人兴趣爱好上,老师可以说:“你的兴趣爱好很有趣,不过我们回到公司文化这个话题,从工作场景来看,它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二)案例分析:具体场景助理解
引入公司实际案例分析是帮助学员理解抽象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方法。通过具体场景,学员能更直观地感受这些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比如,分享一个因违反规章制度导致项目失败的案例,让学员分析其中违反了哪些规定,以及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在设计案例分析环节时,可以让学员分组讨论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并分享讨论结果。某企业在培训中,给学员提供一个因团队协作不畅导致项目延误的案例,学员分组讨论后,提出了加强沟通、明确分工等改进措施,不仅加深了对团队协作重要性的理解,也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测验奖励:检验效果增动力
在课程中设置小测验,如每完成一个模块设置2 - 3道选择题,能及时检验学员学习效果,同时增加学习趣味性。测验题目可以围绕模块核心知识点设计,难度适中。
建立奖励机制能激励学员坚持学习。完成全部测验可获得电子证书、积分等奖励。电子证书可以作为学员完成培训的证明,积分可以在企业内部系统中兑换礼品或参与更多培训机会。某企业实施奖励机制后,学员完成课程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观看时长也显著增加。
四、课程结构优化之语言表达:
(一)风格调整:口语亲切更亲近
避免使用过于正式、生硬的语言,采用更口语化、亲切的表达方式,能拉近与学员的距离。比如,不说“本公司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而说“咱们公司做事那可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
不同语言风格在课程中的运用效果差异明显。正式生硬的语言容易让学员产生距离感,感觉枯燥乏味;而口语化亲切的表达则能让学员感到轻松愉快,更愿意倾听和学习。例如,在讲解规章制度时,用“大家在工作中可要注意这些小规则,不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小麻烦哦”比“员工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章制度”更能让学员接受。
(二)故事讲述:融入内容增共鸣
将公司介绍、规章制度等内容融入故事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讲述公司创始人故事可以体现企业文化,通过故事场景引出规章制度能让学员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比如,讲述公司创始人如何在创业初期制定严格的财务制度,以确保公司资金安全,从而引出公司现有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故事化讲述能增强学员记忆点和情感共鸣。学员在听到生动的故事时,更容易记住其中的知识点,并且能从故事中感受到公司的价值观和文化氛围。例如,某企业通过讲述一位老员工在工作中如何践行公司文化的故事,让新员工深受感动,对公司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课程结构优化之节奏把控:
(一)快慢结合:突出重点抓注意
在课程中合理安排讲解节奏十分必要。在重要知识点讲解时,放慢语速、加重语气,能让学员有足够时间理解和吸收;在过渡性内容或简单知识点讲解时,加快语速,保持课程的流畅性。
不同节奏把控对学员注意力影响显著。如果全程语速一致,学员容易产生疲劳和注意力分散;而快慢结合的讲解方式能像音乐一样,有起伏有变化,吸引学员注意力。比如,在讲解公司核心业务时,放慢语速,详细阐述;在介绍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些次要事件时,加快语速,简要带过。
(二)留白思考:避免过载促消化
在课程中适当留白,给学员留出思考和消化知识的时间,避免信息过载。可以通过提问、停顿等方式实现留白效果。比如,在讲解完一个重要知识点后,停顿几秒钟,让学员有时间思考;或者提出一个问题后,给学员一定时间思考再回答。
留白能让学员更好地吸收知识,加深理解。如果课程信息过于密集,学员可能来不及消化就进入下一个内容,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例如,在讲解完公司的一项重要制度后,老师停顿片刻,学员们纷纷思考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然后再继续讲解,学员们理解更加深刻。
Tips1:通过逻辑重构、互动设计、语言与表达优化、节奏把控等多方面努力,在核心内容和呈现形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升学员观看时长和学习效果。逻辑重构搭建清晰框架,让学员学习有条理;互动设计激发学员参与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语言与表达优化拉近与学员距离,使课程更易接受;节奏把控吸引学员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Tis2:在实践中,建议题主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根据学员反馈持续优化。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员讨论等方式收集学员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根据这些反馈,对课程内容、互动环节、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改进,使课程更加符合学员需求,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网课优化(课程结构优化有抓手)》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