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seo排名优化(新闻网站迎来发展的三大机遇)

琼海seo排名优化(新闻网站迎来发展的三大机遇)

admin 2025-11-06 公司介绍 16 次浏览 0个评论

● 王 伟

琼海seo排名优化(新闻网站迎来发展的三大机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管部门为新闻网站采编人员核发记者证,不仅意味着新闻网站从此名正言顺地确立了主流媒体的地位,而且新闻网站也将迎来诸多发展机遇。在当前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抓住这一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新闻网站将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从而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采编人员没有记者证难以树立新闻网站主流媒体的地位

国新办与工信部2005年9月联合颁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后,具有一类资质的新闻网站,已经具有采访权,但并没有给新闻网站采编人员核发记者证,给新闻网站的新闻生产与管理带来诸多困扰。主要表现在:

一是新闻网站与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失之交臂,只能通过摘编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或是聚合专题来弥补自身原创的不足。由于没有记者证,许多国际、国内重要的活动,大型的赛事,重大的报道等,新闻网站采编人员一般无法参与,只能像二类资质的商业网站一样,通过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来发出声音。

海口网是2001年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设立的一类资质新闻网站,但仍无法参与一些重要活动的报道。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是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举行的,每届年会都有来自全球的各国政要首脑、企业管理者、专家学者等参加。拥有地缘人缘优势的海口网,每年仍然无法派出记者参加报道。因为,根据要求,参与报道的记者要凭记者证报名申请。

二是新闻网站记者常常处于一种身份的尴尬与职业焦虑当中,他们的采访活动得不到保障。新闻网站记者在采写批评监督类稿件时,常常受到人为阻挠,甚至连自己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2013年,海口网接到市民的投诉,海口市龙华区内有一处违建广告牌,严重地影响了市民的生产、生活。海口网派出记者到现场采访,但记者一到现场,违建方就让其出示记者证,我们的记者尽管出示了工作证,但也无济于事,违建方以此为由拒绝采访,甚至发生拉扯行为。记者采访正在现场的龙华区城管局局长时,他们仍以没有记者证为由横加干涉,采访一度中断,记者不得不报警,经过警方的调查,才得到解围,采访才勉强得以进行。类似的尴尬事可谓不胜枚举。

三是无证难以取得被采访者的信任,很难挖得鲜活的猛料。许多被采访对象,因为没有看到记者证,基本上不愿意配合记者采访,即使勉强接受采访,也是闪烁其词或是缄口不语。

以上三大困境,最终导致了让网站从业人员不愿看到的后果:对于公众认知来说,新闻网站不是新闻机构,更不是主流媒体;对于网站的采编人员来说,由于身份的尴尬不得不遮遮掩掩,摇摆不定,从而让新闻网站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再从整个舆论格局来看,互联网一出现,就势不可挡地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强势地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模式,重构了新的舆论生态,网络舆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闻网站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主流媒体。如今对新闻网站采编人员核发记者证,其现实积极意义不言自明。

新闻网站迎来发展的三大机遇

对新闻网站采编人员核发记者证,无疑将给新闻网站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首先,新闻网站迎来转变观念的契机,将强化发展的本源内驱动力

如今,我们都别无选择地面对着这样一个事实:互联网的出现,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并衍生出以用户思维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小米等众多的成功案例已经证明:谁拥有互联网思维,谁就将是今后博弈中的赢家,对于正经受着巨大冲击的媒体行业来说,也是如此。

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新闻网站在2012年前基本上都完成了转企改制,成立了新媒体公司。但事实上,由于新闻网站脱胎于传统媒体,不仅带有传统媒体的遗传基因,而且流着传统媒体的血,这是新闻网站的先天优势,同时也是新闻网站的先天“不足”。从新闻生产来看,在“内容为王”思维的强势推动下,新闻网站也有模有样地做起内容,但由于原创底气不足,新闻网站的采编活动不得不依附于传统媒体的内容,几经演变,“依附”实际上已经沦为“依赖”。以海口网为例,海口晚报的新闻约占原创新闻的80%,在长期的复制与粘贴中,沿袭了多年的传统观念和与之对应的新闻生产、传播理念以及经营模式还强势地影响着新媒体,渗透到新闻网站采编的各个环节。从管理体制上看,尽管成立了公司,但市场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完全确立,没有建立起治理结构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有的新闻网站已经成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传统媒体的一个工作部门,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思维无形中被传统观念所绑架,造成了“页面就是版面,首页就是头版,推送就是发行”的报人办网的困窘。

核发记者证后,意味着新闻网站的采编活动可以不再依附于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可以以此为契机,革除传统观念的绑架,回归互联网的本源:

一是不再过度地依赖传统媒体“拱手相让”的新闻内容,从互联网的特点出发,根据网站、APP、社交媒体群等特点,重构自己的新闻生产流程,重塑自己的产品品质。不依附并不意味着不使用传统媒体的内容,更不是排斥传统媒体;相反,新闻网站可以用全媒体的表现手法,对传统媒体的内容进行二次创造,深挖其中蕴含的价值,最大化地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二是摒弃传统媒体的“受众”理念,从“受众”向“用户”转变,从而强化互联网思维。由于缺乏原创而长期过度地依赖传统媒体的内容,新闻网站也自觉不自觉地接纳了传统媒体的受众理念。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线性单向传播模式已经被解构,用户对信息的接收,不是被动地而是主动地、有选择性地接收,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显然,“用户”替代“受众”势在必然。新闻网站可以充分利用核发记者证的机会,用原创来摆脱内容上对传统媒体的过度依赖,在对内容的整合与网站的运营中引入用户观念,紧紧围绕用户思维来进行新闻生产与信息传播,从而强化互联网思维。

其次,新闻网站面临着新闻生产方式转变的契机,从摘编为主转变为原创为主,从线性传播向多向传播转变,最终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不可否认,地方新闻网站这些年也在努力改变新闻生产的模式,但由于没有记者证,自身的采编力量处于弱势地位,大多数新闻网站都是以复制的方式来进行重复的生产,互联网的特性在日复一日的简单复制中丧失。纵观地方新闻网站,或多或少地带有这样的流弊:(1)内容同质化严重,新闻网站大都是以“国内”、“国际”、“体育”、“娱乐”等来划分频道,林林总总,一网尽收,这无异于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只不过是以海量的信息来代替了纸媒空间的不足而已。(2)忽略了用户思维,习惯于“我说你听”的传播模式,没有强化用户参与生产内容。由此产生的直接问题是,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来进行SEO(搜索引擎优化)和推广,IP(访问者)、PV(页面浏览量)的指标是提升了,但并没有多少货真价实的“屌丝”,也没有有效用户的积累,造成营销举步维艰,以致产生了“不办新媒体是等死,办新媒体是找死”的悲情感叹。

这些流弊的根源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没有记者证导致自身采编力量的薄弱,也是原因之一。

新闻网站采编人员有了记者证,就意味着新闻网站可以按照互联网发展的规律,以互联网思维来打造自己的采编队伍,用大量的原创内容来打造自己的产品。

目前,手机客户端是新闻网站竞相争夺的“香饽饽”,但一些新闻网站从业者沿袭了传统媒体的思维,得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无线延伸”的错误认识,结果可想而知。海口网于2014年7月开通了手机客户端“无线海口”,内容都是从海口网、海口晚报等媒体复制粘贴上去的,没有自己的原创,“无线海口”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海口网的移动版。这种教训是十分深刻的,相信不会只是个例,而有了记者证,新闻网站完全可以配备专门的采编力量,从原创着手,强化用户体验,做好APP产品。

第三,新闻网站面临着队伍建设提质的机遇,从而推动运营模式转变

新闻网站的从业人员包括采编、技术与营销(运营)三大类,媒体的属性决定了新闻网站必须把内容当作主打产品之一。可以说,不管渠道如何变化,形态如何多样,内容建设仍然是新闻网站发展的基础,因此,采编队伍的建设理所当然成为新闻网站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但是,新闻网站以前一直面临着这样两个问题:一是网站记者的门槛过低,标准不一,造成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或许是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不少地方新闻网站对网站记者贴上了传统媒体记者的标签,按传统记者的评价体系来评价网站记者,有的甚至是在大规模的招聘中,将传统媒体用不上的人安排到新闻网站,显然,这类网站记者要想在原创内容上有所创新有所斩获,几乎很难,至少是跟不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步伐。二是由于记者证的制约,采编队伍出现了“重编辑、轻采访”的现象,畸型的结构,不利于新闻网站的队伍建设,加上大量的编辑自觉不自觉地被传统媒体同化,采编队伍出现了“人员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团队作用很难发挥。

当我们迈入Web2.0时代,微博、微信、QQ空间等社交媒体勃兴,“公民记者”大量涌现,已经形成了新的舆论场。在这种多元的复杂舆论环境中,记者的专业作用更显重要。在新闻网站核发记者证之后,可以重新定义网站记者,网站记者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记者,还应该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时代记录者,能把握新闻传播规律与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全媒体记者,而且,网站记者同时也应该是新媒体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的角色定位可以促使其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强化用户体验,努力创造出“让用户尖叫起来”的产品。

一言以蔽之,新闻网站抓住这三大机遇,可以实现一次质的飞跃。而新闻网站的做强,并不意味着从此摆脱传统媒体;恰恰相反,做强新闻网站正是媒体融合的题中之义。(作者为海口网总经理、总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琼海seo排名优化(新闻网站迎来发展的三大机遇)》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