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地址是互联网协议地址,用于在网络中标识设备。常见的 IP 地址分类是 IPv4 的 5 类编址方式,分别是 A 类、B 类、C 类、D 类、E 类,以下是详细介绍:
IP地址分类示意图
A 类地址结构:第 1 位固定为 0,接下来 7 位是网络号,剩余 24 位是主机号。范围:网络号范围是 0.0.0.0 - 127.0.0.0 ,但 0.0.0.0 有特殊用途,127.x.x.x 用于本地环回测试,所以可用的网络号是 1 - 126 。每个 A 类网络下可容纳224 - 2 = 16777214 个主机(减去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适用场景:适用于大型网络,像一些超大型企业或国家级网络机构 ,拥有大量主机设备。结构示意:0 + 7位网络号 + 24位主机号比如,IP 地址10.0.0.1,其中10是网络号(因为 A 类网络号占 1 字节,且第 1 位是 0,范围 1 - 126),剩下的0.0.1是主机号。可以想象成一个大园区(网络号)里有很多栋楼(主机号),园区编号范围小(1 - 126),但每栋楼里的房间(主机)特别多。B 类地址结构:前 2 位固定为 10,接着 14 位是网络号,剩下 16 位是主机号。范围:网络号范围是 128.0.0.0 - 191.255.0.0 ,每个 B 类网络下可容纳216 - 2 = 65534 个主机。适用场景: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如一些跨国公司、大型高校等,这些网络主机数量较多,但又没有达到 A 类网络那种规模。结构示意:10 + 14位网络号 + 16位主机号以172.16.0.1为例,172.16是网络号(前两位是 10,网络号范围 128 - 191),0.1是主机号。就像中等规模的小区(网络号),小区数量比 A 类多(网络号范围大),每个小区里的楼栋数(主机号)适中。C 类地址结构:前 3 位固定为 110,随后 21 位是网络号,最后 8 位是主机号。范围:网络号范围是 192.0.0.0 - 223.255.255.0 ,每个 C 类网络下可容纳28 - 2 = 254 个主机。适用场景:适用于小型网络,比如小型企业、普通办公室网络等,这些网络主机数量相对较少。结构示意:110 + 21位网络号 + 8位主机号比如192.168.1.1,192.168.1是网络号(前三位是 110,网络号范围 192 - 223),最后一位1是主机号。类似小公寓楼(网络号),公寓楼数量很多,但每栋楼里的房间(主机)较少,最多 254 个。D 类地址结构:前 4 位固定为 1110,没有网络号和主机号的区分。范围:224.0.0.0 - 239.255.255.255 。适用场景:用于组播,允许一台主机向一组主机发送数据包,比如视频会议、在线直播等场景,发送端发送一次数据,加入特定组播组的多个接收端都能收到 。结构示意:1110 + 28位组播标识没有网络号和主机号的严格划分,比如224.0.0.1,用于组播,就像一个广播电台频率,多个设备(接收端)调到这个 “频率”(组播地址)就能收到数据,适合视频会议等场景。E 类地址结构:前 4 位固定为 1111。范围:240.0.0.0 - 255.255.255.255 。适用场景:保留为实验和研究使用,暂未投入日常使用。结构示意:1111 + 28位保留位范围240.0.0.0 - 255.255.255.255,目前主要用于科研实验,好比是预留的 “测试频段”,还没用于日常网络通信。此外,随着网络的发展,IPv4 地址资源逐渐枯竭,IPv6 应运而生。IPv6 采用 128 位地址长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地址短缺的问题,并且在安全性、移动性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b类IP地址的网络号占用多少字节(IP地址分类详解)》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