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网站建设行业现状(德源日记34从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看韶关发展新契机)

韶关网站建设行业现状(德源日记34从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看韶关发展新契机)

admin 2025-11-04 招贤纳士 20 次浏览 0个评论

从“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看韶关发展新契机

韶关日报2015.7.26

德源日记(34):从“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看韶关发展新契机

德源日记(34):从“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看韶关发展新契机

入驻韶关邮政网商创业园的商家,通过互联网的平台销售本地特产,生意越做越旺。童铜韶

德源日记(34):从“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看韶关发展新契机

摄编者按: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互联网+”发展浪潮中,我市“互联网+”方面的建设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今天起,本报“走基层看发展”栏目陆续报道“互联网+”在我市农业、商贸、旅游、政务、工业、企业等各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韶关新闻网及其微信平台也同步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提起“互联网+”这个词,相信许多人都不会陌生,它无时无刻存在我们的身边,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互联网+通信有了微信,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

然而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并不是简单的相加,所谓“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事实上,在推进‘互联网+’工作方面,目前我市正从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网上办事大厅、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电子商务、云平台等6个方面着手。”说起“互联网+”,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产业科科长朱德源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究竟“互联网+”技术在我市的实际融合情况如何,日前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打牢宽带基础 建设“智慧韶关”

“‘互联网+’要推得开必须有坚实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保障,而一直以来,我市都在致力于宽带网络基建工作。”朱德源说。

按照广东省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督查工作方案要求,我市出台了《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成立韶关市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的通知》,并组织实施;市经信局会同市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市住建局举行了韶关市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宣贯培训;全市包括电信、移动、联通、铁塔等7家运营企业在积极推进宽带网络建设。

目前,全市商务楼宇、政府企业和行政村都实现了100%通光纤,光纤覆盖用户累计达到83.8万户,WLAN热点累计达1795个、3G/4G基站总数5488座,全市家庭宽带用户数累计约42万户,手机上网用户数达151万户……

光从这几个方面的数据,就可知我市宽带网络建设成果不可小觑。

根基够稳,才能实现“互联网+”技术更好更快地投入应用。据朱德源介绍,目前,我市正落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8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统筹抓好智慧农业、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国土、智慧医疗等“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这些项目的推进紧紧依靠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究竟“互联网+”是如何让城市“智慧化”的?记者脑中问号不断,与朱德源详细交流后,才发现原来“智慧”就在我们身边。

“我市推进了深圳市宽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信息天空项目(免费WIFI服务)在公交1路线成功试点。”朱德源说。

在一路车的站台,一个小型显示屏告知了乘客等待的公交车还有多少个站就会到来。值得市民为之点赞的是,公交车站也有了免费WIFI。

“这样的设置让市民知道自己大概还需要等多长时间,候车时还可以用手机连接站台的WIFI,上上网、看看新闻,实在是太人性化了。”市民陈佳为我市“智慧交通”的建设竖起了大拇指。

朱德源表示,下一步我市还会加快步伐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该信息天空项目。目前,我市公共汽车公司等5家公交公司运营的50多条线路约500台公交车全部开通了金融IC卡刷卡业务,覆盖率达100%,市民只需办张卡即可实现便捷乘车,无需每次为找零钱而烦恼。

互联网打造便民网厅 促进“两化”融合

长期以来,市民办事要跑到行政服务中心,有时因为证件不全,还得多跑几趟,一些住在偏远村庄的村民,这一跑就是好几天,对此烦恼不已。

可喜的是,为方便群众办事,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从2013年4月,我市正式启动了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经过紧张的筹备,同年7月,集政务公开、投资审批、网上办事、政民互动、效能监察等于一体的市网上办事大厅建成并上线运行。2014年,我市更是着力推进了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到镇(街)村(居)工作。

据统计,目前全市103个镇(街)有52个开通了网上办事站,占50.49%;1367个村(居)有304个开通了网上办事点,占22.24%。其中,乳源和始兴所有镇(街)村(居)全部开通了网上办事站(点)。

“在网上办事大厅,我们办事群众通过上传电子文件,不仅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办理审批事项,还可以看到自己所办的事情到了哪一步,是否在办结时限内完成等,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个体工商户张强对网上办事大厅赞道。

毋庸置疑,网上办事大厅的投入使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2014年,市直41个部门共进驻544项行政审批事项,共受理业务10305笔,三级网上办结率达40.88%,行政审批事项上网办理率达31.64%。”市行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道。

如今,更为先进的是,我市已建成并开通了手机版、智能终端版网厅,这意味着群众只需轻点手机即可通过互联网实现“空中”办事。

“互联网+”除了实现网上便捷办事,在推进老工业城市的发展方面也屡有建树。一直以来,有关部门和企业自身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化与工业化实现有机融合。

2013年3月,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园区金牌单位;2014年,北江纺织有限公司《基于激光技术的面料工艺创新及在线定制生产创新模式》列入全国首批23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名单;2014年,北江纺织有限公司、韶钢成功列入国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2010-2014年,共有8个工业企业项目获得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扶持,共计1570万元;全市100%高新技术企业和90%以上民营科技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

此外,我市还加快了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推广应用,普点公司为72家企业提供了生产管理ERP信息化咨询服务及帮助,目前已协助27家企业运用ERP管理软件,并与150家中小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一个个骄人成绩的背后印证“互联网+”正助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电子商务正加快发展

长期以来,电子商务行业高度依靠着“互联网+”的技术应用而加速发展。“目前,我市的电子商务在农业、商贸流通、金融、城乡消费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已形成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态势。”朱德源如此形容我市电商行业发展概况。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协会组织的力量。去年10月,我市成立了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目前,该协会已有会员单位企业61家,涌现了韶关邮政网商创业园、韶关(鹏洲)国际电子商务孵化港、黄沙坪电子商务产业园、U购网、韶乐购网,丹霞山旅游、粤北蜜蜂、翁源兰花等行业电商公共服务平台。

在韶关邮政网商创业园里,记者看到包括土特产、化妆品、鞋类等10多家商家在这里孵化成长。林玉贱创建的“韶关市家乡味土特产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进驻了创业园,租用了一百多平米的地方作为办公室。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摆放了数十种韶关本地土特产,每天,林玉贱通过淘宝、微信、微博、QQ等多个网络平台进行宣传销售,一旦有顾客下单,林玉贱就可以马上打包发货。

“之前自己也做了五六年的土特产销售,但单打独斗比较困难,现在进驻了创业园,我们不但享受更多的场地租金优惠和技术指导等,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成长得更快。现在对前景充满希望。”看着逐渐上升的业绩,林玉贱乐开了花。

近期我市又成立了电子商务商会,不到一个月,已有70余家会员企业。90后小伙子杨德彬是去年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自始兴的他一心创业,跟几位同学共同建立了“岭南家园”农产品销售平台,目前也是市电子商务商会的会员企业之一。

据杨德彬介绍,他们通过电脑和手机终端等,实现果园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商会成立不到一年,经平台对外销售的马蹄、枇杷、杨梅、三华李等本地名优特产数量就达5万公斤,大大帮助了我市农产品“走出去”。

“现在的消费者要求是新鲜,我们通过跟快递公司合作,直接在果园摘下新鲜的果子,使用冰块、密封包装保鲜运输,最快仅一天时间就可以送到客户手中。”杨德彬详细地介绍。

省去所有中间环节,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从“枝头”到“舌头”的快速传达,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强大功能。

杨德彬坦言,电商协会、电商商会等组织的成立,的确让许多一心创业的年轻人找到了“大树”,集众人之智,分享到更多的资源和经验。

市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彭长端说,协会与商会的成立为中小电商企业搭建了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推动了全市电商企业的抱团发展,加强了行业自律,提升了电商服务新水平,助推我市电子商务的蓬勃、有序发展。

事实上,截至2014年底,我市电子商务企业的交易额达到8023.2万元,尽管数字不大,但却有蕴含着无穷的发展力量。

除了协会在发挥作用,我市的经信局、商务局等有关部门也在积极作为。据了解,我市先后举办了2015年广货网上行(韶关)宣讲会暨韶关市电子商务发展论坛、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宣传培训韶关活动会、韶关市“广货网上行”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论坛、韶关市第二届土特产旅游节暨2015春节年货订购会等电子商务宣传推广活动,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叫好”的优良作用。

今年6月,我市更是启动了“2015年韶关旅游、农业、商贸企业电商帮扶计划”,目前全市三区七县(市)被列入帮扶计划的实际商家数量已达68家。

“全市高等(职)院校、技师学院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将以竞赛方式为企业设计、宣传、推广企业微网站,电商协会还将协助企业与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的优秀电商人才签订录用意向协议,同时为企业提供后续的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秘书长彭长端如是说。

■记者手记

发展“互联网+”韶关大有可为

在“互联网+”这副棋盘上,其实我市更多的是想着“下一步的棋子怎么下”。目前,我市正在推进云平台的构建,仅“粤北硅谷”项目前期已投资680余万元。此外,我市还在制定《韶关“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从基础设施、工业融合、商贸和金融、智能农业、民生应用、大数据、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七大方面实施重点推进“互联网+”的推广应用。

毋庸置疑,“互联网+”工作正在韶关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我市“互联网+”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大城市相比,差距较大。记者认为,接下来,我市还应进一步加大与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以电商产业园为抓手,加快平台建设。同时,尽快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扶持保障;培养专项人才,提升发展后劲。

而在电商行业方面,虽然电子商务在目前发展阶段的税收贡献等经济指标还不显著,但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低能耗低污染的环保产业属性,特别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提供就业岗位上的社会效益巨大,我市应尽早筹划、抢占先机,同时加大优秀项目的对外推介,引进资金哺育其发展壮大。相信不久的将来,韶关将因“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而放出耀眼光芒。

德源日记(34):从“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看韶关发展新契机

德源日记(34):从“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看韶关发展新契机

德源日记(34):从“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看韶关发展新契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韶关网站建设行业现状(德源日记34从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看韶关发展新契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