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肯尼亚……他们在海外是怎么骗人的?
贵州省公安机关日前侦破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17亿元的特大电信诈骗案。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62名,其中台湾犯罪嫌疑人10名。经调查发现,诈骗团伙在非洲国家乌干达搭建话务窝点,冒充大陆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大肆进行电话诈骗活动。犯罪团伙采取公司化运作方式,形成了分工协作、组织严密的犯罪链条。
从肯尼亚到马来西亚,从澳大利亚到越南,台湾电信诈骗集团几乎骗遍全球,相关案件井喷般涌现。台湾诈骗分子在海外是怎么从事犯罪活动的?
事件
贵州一建设局报案:账户上逾一亿被转走
23日,贵州省公安厅“12·29”特大电信诈骗案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专案组指挥长赵翔说,2015年12月29日,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向公安机关报案,该局账户上1.17亿元资金被转走。
警方初步查明:2015年12月20日,都匀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局财务主管兼出纳杨某先后接到自称“农业银行总行法务部人员唐勇”和“上海松江公安分局何群警官”的电话,称她在上海办理的信用卡存在问题,需要对她掌握的账号进行清查。
此后,自称“孙检察官”和“杨检察官”的人频繁联系杨某,指示她登录虚假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并让杨某看到对方特意制作的虚假“电子通缉令”。杨某对自己掌管的银行账号涉嫌“犯罪”深信不疑,按照对方指令下载相关软件,插入自己持有的单位资金U盾配合“清查”,直至1.17亿元资金被转走。
犯罪窝点位于乌干达
公安部将此案列为部督案件,贵州省公安机关投入500多名民警参与侦破。经侦查,一个由台湾犯罪嫌疑人操纵的特大电信诈骗团伙逐步浮出水面。
警方发现,台湾犯罪嫌疑人在大陆招募话务人员,赴非洲乌干达搭建话务窝点,冒充大陆“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这个犯罪团伙采取公司化运作,形成由台湾主要犯罪嫌疑人即“金主”集中控制,下设“水房组”负责指挥提现、资金拆分和支付实施犯罪费用,“话务组”负责招募话务员并实施电话诈骗,“车卡组”负责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和拆分资金银行卡,分工协作,组织严密的犯罪链条。
赵翔说,这一案件的涉案金额大、涉案区域广、涉案人员多、作案手法先进,是我国近年来单笔最大的电信诈骗案件。
另外,贵州检察机关还就有关责任人员失职渎职行为进行调查。目前,涉嫌职务犯罪的涉事出纳杨某;都匀经济开发区建设局原会计王某;都匀经济开发区建设局原局长、现任开发区财政局长徐某;都匀经济开发区建设局现任局长张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
台湾诈骗嫌犯遍布全球各地
肯尼亚:一场火灾暴露犯罪团伙
2014年11月30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北郊一高档住宅区的一栋别墅发生火灾,一名华人男性死亡。肯尼亚警方介入调查,36名华人因没有有效入境证件而被拘捕。在搜查过程中,警方发现住宅中藏有一批高端通信器材和文件资料,随后以“非法运营电台”罪名拘捕41人。警方当时认为这个团伙所拥有的设备完全有能力侵入肯尼亚甚至东非国家的银行网络,窃取居民的储蓄财产。
然而,这两个团伙中的人分别持有中国大陆、台湾和泰国护照,其中不少人不会说英语,中文书写能力很差。警方推断,这伙人的目标不是肯尼亚当地的网络,而是专门针对大陆群体的电信诈骗。
今年4月,经肯尼亚执法部门审查,决定将32名大陆犯罪嫌疑人和45名台湾犯罪嫌疑人遣返大陆。于是有了最近两岸围绕这个事件的各种纷争。
之前也有过台湾人在肯尼亚行骗的案例。2014年7月,福建泉州市公安局通报了一起以台湾人为首的跨境电信诈骗案,案件的诈骗窝点在肯尼亚。
由于非洲国家对外国人的签证审查相对松懈,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瞄准非洲,将这里作为行骗基地。
马来西亚:一再被选作行骗基地
电信诈骗在马来西亚商业罪案调查组警方所截获的投报数据中,位居第二。这类诈骗主要由台湾嫌犯背后操纵,欺诈对象包括香港、大陆及马国民众。通常,诈骗集团会自称为银行职员或官员,或假冒警察、法庭官员。
马来西亚警察总部全国商业罪案调查副总监卡马鲁丁说,诈骗成员往往只逗留3个月,随后各自回家乡,再换另一批人进驻。诈骗集团通常租下不显眼的豪宅,之后通过当地人申请网络。
马来西亚警方不排除部分被捕嫌犯是被高薪诱骗到马国后,护照遭诈骗集团扣留,迫使他们按照集团所提供的诈骗步骤以及对白行骗。警方相信他们看中马国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诈骗集团成员比较容易适应本地生活,所以一再选择马国作为行骗基地。
越南:商人改行诈骗
越南警方破获的电信诈骗案也屡现台湾人身影。不久前,胡志明市警方抓获一个11人团伙,其中5人来自台湾,负责人是26岁的台湾人刘恩翔。
犯罪嫌疑人说,“大头目”藏身台湾,他一开始派台湾的越南新娘阿翠回越南,勾结越南的亲属假冒公检法机关名义进行诈骗。建起诈骗网络后,“大头目”派刘恩翔到越南直接负责。警方说,从今年年初至今,这个团伙作案十多起,诈骗金额超过50亿越南盾(约150万元人民币)。
令人震惊的还有,一些做正规生意的台湾人,竟改行从事诈骗。据越南《劳动报》报道,3月15日,4名台湾诈骗嫌犯被捕。嫌疑人之一陈某1993年来越做布料、建筑、建材生意。2014年,他遇到老乡,随后加入老乡的诈骗网络。
胡志明市警方说,从2014年年初开始,警方接到的电信诈骗报案次数不断增加。受害人多为退休在家的越南老年人,有的老人被骗两三亿越南盾,这可是他们积攒一辈子的养老钱。由于犯罪嫌疑人雇越南人用假身份证到银行开户,并很快将赃款转移至台湾,给越南警方破案和追赃带来很大困难。
澳大利亚:千万豪宅成“诈骗奴隶屋”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时报》17日报道,澳洲警方去年8月9日破获一起电信诈骗案,南布里斯班一所300万美元(约1950万元人民币)带泳池的豪宅内关了50多名旅澳台湾人,他们疑遭强迫,从事诈骗活动。
报道形容这所豪宅是“诈骗奴隶屋”,50多个台湾人每天被迫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没有薪水。他们被要求“不间断地向大陆公民打电话”。案发后,19名持有澳洲度假打工签证的台湾人被澳方驱逐出境,两名台湾主嫌犯已被澳方以涉奴役罪起诉。
美国:台湾移民已对电话诈骗“免疫”
大陆改革开放后,大批留学生和移民涌入美国,当时很多台湾移民在美国已经事业有成。大陆新移民到来后,难免要租房、买车和解决身份,而房东、车主和移民律师多是台湾人,发生了很多故事,比如买车被骗、解决移民身份被骗等,此外也有各种电信诈骗。
由于美国反欺诈宣传的力度很大,民众通常有一定识别能力。来自台湾的移民更是对电话欺诈的招数熟悉。南加州一媒体日前报道了一起案例,一名女性接到自称某调查机构的电话,说国税局正在调查她逃税漏税情况。当发觉这名女性有所怀疑时,电话中的人以国土安全部的名义威胁她。这名妇女说:“这种诈骗技巧在台湾只是小儿科,骗不倒台湾人的。”
分析
台湾“护照”成诈骗集团流窜利器?
台湾电信诈骗历史悠久。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诈骗集团从风行一时的刮刮乐、六合彩等“中奖”诈骗起家,随后由于电话普及,转以“亲情”诈骗,比如歹徒谎称被害人子女被绑,要求付款赎人等话术,诈骗集团每年犯罪所得从数十亿元到数百亿元。
随着大陆经济起飞,大陆13亿人口成为诈骗集团新目标,尤其是台客假冒公安、法院、检察院手法在大陆几乎横行无阻。直至两岸在2009年签署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后,联手扫荡诈骗集团,诈骗窝点才开始从大陆转移到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有分析称,未来他们仍将以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为“大本营”。
据BBC分析,台湾“护照”全球140多个国家或地区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入境,这对经常转换诈骗电话发信基地的台湾诈骗集团而言,在调度人员上非常方便,成为诈骗集团流窜全球的利器。
据粗略统计,目前台湾有近10万人以从事电信诈骗犯罪为生。
就在21日,台湾警方在新竹破获了一个跨海诈骗集团,14人假冒公安在1月内从大陆民众身上骗了200多万元人民币。犯罪嫌疑人“生意”好到连警察靠近都不知道,以为是来新人了,吆喝着“快帮忙接电话”。
综合新华社、央视、环球时报等报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都匀网站建设公司(台湾犯罪嫌疑人操纵位于乌干达的诈骗团伙 骗了贵州一建设局117亿)》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