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小学部以“学研共同体”为载体,围绕“4A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在全体教师会上老师们再次进行思维碰撞,通过四个学科案例剖析、跨学科思维碰撞,聚焦新概念建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让有效教学自然发生。
本次活动共分为两场,第一场由全体干部、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研共同体”团队聚焦“4A模式”的实践落地,对劳动、美术、英语、语文学科课例展开全方位剖析。各学科骨干教师结合课例分组研讨,围绕目标编制、评价设计、理解应用等多个维度深入交流,在思维碰撞中聚焦深度学习,践行“为理解而教”的理念。
小学部学研共同体会议
英语课例讨论
语文课例讨论
劳动课例讨论
美术课例讨论
各组教师积极讨论
在此基础上,学部召开全体教师会进行第二场教学大论坛。徐学红校长聚焦近期教学实际问题,以二年级上册《去外婆家》一课为核心载体,从目标编制、情境创设、评价维度等方面进行拆解,引导大家充分讨论,让抽象的模式具象化。讨论中,老师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最终在交流碰撞中理清了概念,深化了对“4A模式”的认知,为课堂规范实施和深度学习的发生奠定基础、提供有效保障。
教师共同体研讨
教师积极讨论
教师们各抒己见
本次“学研共同体”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互学互鉴、共研共进”的平台,“学习、思考、实践”已成为我校教师的行动自觉。面向未来,我们将深耕这份习惯的复利价值,持续精进提质,让课堂长出成长!
文案:张 帆 编辑:孙佳琪审核:冷蓬勃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优化课堂教学案例(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剖析课堂案例 优化教学路径)》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