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指的是天然无优化的原矿,而东红就是指的经过人工智慧弄出来的玩意儿。南红这个说法是最近几年才有的,因为该品种以云南保山的矿而闻名,因此名为“南红”。由南到北的最具代表性的产地分别为云南保山、四川美姑、甘肃迭部。
严格意义上说,南红矿比翡翠矿要稀缺的多,目前市场上的真品南红保山料和凉山料相对较多,甘肃料基本看不到了,但是不代表民间有传世的精品。甘南红中的紫红料可谓是南红中的传奇。

南红雕刻作品
烧色
目前作假的方式,最普遍的是烧红,这个是比较好辨认的。
首先原料选用辽宁阜新的青绿玛瑙最好,青色的烧出来颜色会相对比较自然。用一般的烘炉或者窑都行,矿不要太大,放置进去加热就行,如果想色更沉稳一些还可以在边上适当撒少许铁锈。其实如果不是大批量做的话,这种还勉强能鱼目混珠的。不过有些人因为几百斤几百斤的烧,矿的大小不一致,再加上温度没有掌握好或者是烧的时间没控制好,所以整出来烧的痕迹太明显。
这种造假造出来的南红有显著的特点:一是比较脆,有些还能看出黑色的烧斑,二是这种整出来虽然红,但是颜色偏暗并且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整体死板不清亮,打光看朱砂点不均匀。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现在因为这种料很容易被人识别了,所以方式也有所改变,现在很多人喜欢自己买原矿然后自己开,玉石很多人把开料剥下来的皮粉碎之后,混合502均匀涂抹在烧料上,然后弄一个天窗,就又变成了看起来很真的原矿了。
染色
有些玛瑙原石本身含铁元素较高,经过加热后会变为红色,但多数则不具此条件,所以要用硝酸第二铁或氧化第一铁溶液,浸渍一个月后,再以硝酸钠浸泡约两周后,让其干燥,然后加热酸化处理,可以使其变为红色。人工烧色在玛瑙优化处理上历史悠久,识别上也有一定难度。染色玛瑙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能看到颜色沿晶体间空隙渗透的网状颜色分布,玻璃感强,也无南红特有的脂感。

一颗是褪色的,一颗是没有褪色的
这种染色的很多老手都会打眼,通常卖家要是给你说这个南红件正宗云南保山樱桃红的时候要小心了,看的时候注意打光先看朱砂均不均匀,再看料里面有没有那种黏稠感,染出来的料就缺乏这种性质,因为南红料无论所谓的水头有多好,只要是真矿,就一定会有这种黏稠的胶的感觉,哪怕是白色的料都是有的,这点很重要请各位千万注意别打眼。
现在保山料出的比较多,这种染色南红玛瑙在市面上很常见,也要注意区分。

褪色的染色南红
云南保山出产的南红颜色艳丽,红色色调偏灰浅,呈浅粉色、半透明,有稀糊感,也有接近透明的无色,大多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采掘时用钝器敲击使之剥离山体而取,造成伤裂很多,完美的材料很少。四川凉山地区的南红品质最好,其颜色艳丽、润泽、胶质感强、完整度好。此外,甘肃料色彩纯正,颜色偏鲜亮,色域较窄,通常都在橘红色和大红色之间,也有少量偏深红的颜色。
注胶
注胶是南红近代开始出现的一种优化方式。注过胶的原石较易识别,在外层有一层透明包裹体,间有细小气泡存在。雕刻后的注胶南红肉眼较难识别。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内部有细如丝线的透明线纹。通常这种透明线纹较为平直,一般贯穿的幅度较长,甚至贯穿整体。这种透明线状纹和南红中的天然纹理有一定区别,是伤裂环氧胶填充后产生的。

做翡翠的注胶的很多,现在这种方法也能用在南红上。南红爱裂是通病,所以大件的珍品很少的,为了满足广大藏友收藏大件的愿望,通过这种注胶的方法就能很方便的做出来。
首先选用成色较好的原矿做出雕刻件或者手把件之类的,当然也有用阜新料来做的(这不能怪作假的因为阜新料够大),然后就用环氧注胶,完了再把表面再抛一下就行了。这种方法如果用凉山料做就不好辨别,用保山料做相对好辨别些,因为保山料透,环氧打进去顺着缝隙啥的打光仔细看是看得出来,就是那种一丝一丝的那种感觉,用放大镜看更明显。喜欢收藏重器的朋友特别要注意这个了。

红碧石
红碧石也叫做乌石,也是凉山产的。红碧石是成分中含有粘土矿物和氧化铁等矿物杂质的玉髓,也有鸡肝石、羊肝石等叫法。凉山南红产地同时出产大量的红碧石,其中一类火山红碧石外观皮壳和凉山南红几乎完全一致,从外表基本无法正确判断识别。火山红碧石外层也有高温氧化的褐色至铁黑色皮壳,块度大小不一,既有小如豆子的,也有几十公斤的硕大原石。火山红碧石的完整性非常好,基本没有绺裂。韧性比凉山南红高,常规力度击打很难破损。断面颗粒感强呈砂面,光泽度差,无脂感。颜色以红色为主,间有黑色斑点杂质。日光下红碧石不透光,即使在玉石专用强光手电下,该石种也几乎不透光。

想了解更多玉器珠宝知识,请在微信上搜索添加全国领先专业的玉器珠宝公众账号:“玉器百科”,微信号:yuqibaike。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优化南红(优化南红)》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