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消费贷款可以省下一笔利息支出了!
9月1日开始,《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正式落地实施。这项被誉为“金融国补”的政策,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覆盖汽车、家电、装修、旅游、健康医疗等领域,贴息持续至2026年8月31日。
知名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财政贴息政策具有较好的杠杆效应,“1%的贴息比例,可实现财政每出1元钱带动约100元的信贷”,财政的“小投入”可以撬动万亿级消费增量,尤其是对服务消费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政策力度
覆盖三大消费领域,结息时直接扣减
根据规定,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从政策覆盖范围来看,此次贴息精准聚焦居民消费需求,涵盖日常生活消费、大额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三大领域。
具体而言,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不设限制,既包括小额生活消费,也涵盖买车、装修、购置家具家电、手机电脑等大额商品消费;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消费,重点瞄准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领域,且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在办理流程上,政策考虑消费者便捷性,采用“免申即享”模式。符合条件的消费者无需额外申请,由贷款经办机构在结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此次参与的23家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基本覆盖主流金融机构,确保政策惠及面。
9月1日下午,南都记者就此电话咨询了农行、工行等机构。农行海珠一支行贷款经理表示,近期已收到关于消费贷贴息政策的相关会议通知,但实施细则仍在等待进一步部署。工商银行客服介绍,工行App已上线消费贷专栏,消费者需进行交易信息授权,若不同意银行查询相关交易信息,将无法享受贴息政策。
那么,消费者能省多少钱?以一笔5万元、年利率3%的消费贷款为例,原本一年需支付1500元利息。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的贴息后,一年可节省500元利息,仅需支付1000元。值得注意的是,政策为防止套利也设置了贴息上限。以工行为例,其协议规定: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经济学家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定向激活消费
“对于居民而言,新产生的消费贷款可以减少1%的利息支出,能够相对增加收入,用于对汽车、家电、旅游等的消费,提高生活质量。”知名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政策巧妙解决了当前金融市场的关键矛盾。
连平进一步阐释道,在商业银行净息差仅1.42个百分点、成本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又需推动融资成本下行。“财政贴息政策的实施,能够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协调配合,较好的缓解银行体系的资金成本压力,起到了定向降息、精准滴灌的结构性作用。”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近日也对政策杠杆效应给予肯定,在新闻发布会上,他表示这项政策是旨在通过与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发挥公共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真正的消费领域,以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从市场预期来看,广发证券研究显示,在中性假设下,消费贷和经营贷年度增量约3万亿元、同比多增约6000亿元,其中,消费贷年度增量11118亿元,同比多增3200亿元;经营贷年度增量19214亿元,同比多增2735亿元。多项研究分析认为,贴息政策的落地,有望改善经营贷等的新增势头,为消费复苏和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知多D
如何领?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果消费者认为自己的消费符合贴息要求,但是查询记录,发现没有享受到贴息怎么办?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部分消费者申请个人消费贷款后,会将贷款资金转至银行账户方便日常使用。但如果消费者选择提现,或者将贷款资金转账给个人、扫商户个人收款码付款,银行难以判断贷款资金的真实用途,可能无法进行贴息。此外,刷信用卡消费不纳入贴息范围。
“建议消费者直接在相关消费场景下使用消费贷款,或者将贷款资金转入银行借记卡账户刷卡消费,通过商户对公二维码扫码消费,这样金融机构能更方便识别和确认贷款资金真实用途,符合条件的消费都可以获得贴息。”董希淼说。
除了自动识别以外,有的银行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自行申请贴息的渠道。农业银行表示,对系统可自动识别账户中消费交易信息的,该行自动开展贴息;对系统未能识别的,客户可通过提供与贷款使用对应的真实消费发票的方式向贷款经办行申请人工审核,审核通过后,予以贴息。
农业银行还表示,对提供假资质、假材料、假担保、假交易、假用途等或通过不法中介办贷的,包括“包装贷”、“职业背债人”、“高评高贷”等,该行严格予以禁止。对相关部门审核未通过或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该行将按规定扣减或追回。对借款人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正在实施之中,既要推动政策最大程度惠及消费者,又要确保财政资金不被套取、挪用,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董希淼说,这就需要金融机构优化贴息资金审核、发放流程,对金融机构合理要求消费者应给予理解和配合。
专家建议,消费者不可因为额度高、利率低、有补贴就随意办理消费贷款,应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和实际需要申请,量力而行、合理适度。消费贷款应用于真实合理的消费,不得违规用于投资理财等非消费领域。
采写:南都记者 黄驰波
综合人民日报
IC供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优化贴息(个人年贴息上限3000元 免申即享)》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