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佘振芳
重庆如何写好城市更新这篇“大文章”?10月28日下午,在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市长论坛(2025·重庆)主论坛上,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聚焦“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这三个关键词,分享了近年来重庆所作的探索与思考。
“高质量”:以片区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唐小平介绍,以往城市更新更多是见子打子、零敲碎打,局限在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等单项工作上,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穿透性,一些项目钱没少花、事没办好。针对这些问题,重庆强化系统观念,统筹城市能级和产业能级,推动城市更新从小区到街区到片区,一体推进功能补短与品质提升。
坚持整体谋划、连片打造,全面梳理问题短板、全面梳理闲置空间,形成城市更新“一本账”。汇聚各方意见,推行“专项规划—片区策划—项目方案”的实施机制,形成片区更新“一张图”。在此基础上,找准几个点、梳理几条线、贯通几大片,点线面结合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补短、闲置空间盘活,一体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现代社区。
注重划小单元、快速呈现。在片区策划基础上,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划小“作业单元”,滚动实施项目,全面强化保障,做到动则必快、动则必成,建成一处、开放一处,让群众看到城市更新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比如,在观音桥商圈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中,以轨道站点为“花芯”,提升建设周边主次支路和空中风雨连廊等10余条“花茎”,实施北仓里、洋河社区等15个“花瓣”项目,推动商圈及周边背街小巷品质整体提升、一次成型。项目建成后,极大地提升了商圈人气和群众获得感,商圈客流量同比增加30%。
突出针灸点穴、破解痛点。聚焦除险清患抓更新,实施超大城市地下管线大综合一体化治理,更新改造燃气、供排水等地下管网2万多公里,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全域全量地下管线数字孪生系统,推动管线挖损率同比下降70%,今年以来平稳应对28轮极端暴雨考验,守住了“一不两少”底线。聚焦缓堵促畅抓更新,打通未贯通道路、完善配套路、加密次支路,优化轨道站点与公交接驳,完善慢行系统,打造“山城步道”品牌,重庆在全国10个超大城市交通运行与治理综合评价中排名第3。聚焦功能补短抓更新,编制现代社区建设运营导则,建成提升养老托幼、社区食堂等配套设施1万余处,打造全龄友好社区、友好场景。
“内涵式”:以“四态融合”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
“存量时代的城市更新,不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而是在现状图上绣花,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通过持续更新实现内涵式发展。”唐小平介绍,重庆坚持统筹形态、业态、文态、神态,通过不断挖掘新空间、营造新场景、植入新业态、注入新元素,来展现现代化人民城市生生不息的新形象。
修复城市界面、重塑城市街景。结合整治中心城区老旧建筑普遍存在的防火保温层空鼓、外墙砖脱落等安全隐患专项行动,全面推进临街建筑风貌治理和城市景观生态修复,整体提升内环快速、渝航大道等10条美丽廊道,真正让交通线变成风景线。针对“两江四岸”城市主轴存在的形态偏硬、亲水性差等固有难题,实施美丽滨江线整体提升攻坚行动,运用国画手法、植入江野风情,一体打造山水、滩涂、建筑、桥梁和灯光,目前已建成开放70公里,投用江北嘴江滩公园等18个高品质滨江公共空间,系统重塑山城江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
导入新兴产业、营造“四新”场景。着眼盘活“四区一点”(商区、校区、院区、园区、轨道站点)周边商办楼宇等闲置空间,以及老旧厂房、防空洞等遗存,开展“三创”(创新创业创意)行动,植入创新研发、楼宇工业、文旅文创、青年公寓等多元业态,打造城市引领性创新活力中心,营造市民和游客喜欢的生活、消费、文旅、创业新场景。比如,对重庆师范大学老教学楼进行功能改造,打造“拾光格”数字软件园,目前已入驻企业73家,带动就业2000余人,年产值超3.5亿元。
延续城市文脉、传承城市精神。坚持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相结合,在城市更新中全面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精心保护巴渝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三线文化等文化遗存,挖掘提炼意向符号,全面融入到城市更新项目设计中去,让城市文脉活起来、亮出来。比如在推进歌乐山—磁器口片区城市更新时,深入提取红岩、红梅以及江姐等英雄人物精神元素,融入到景区及周边整治提升、打造“古镇十二巷”等项目中去,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培育了《重庆•1949》大型实景演出,真正做到了“以一座城的记忆、致敬一座城的精神”,带来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增收“双丰收”。
“可持续”:搭建“四大底座”推动可持续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要实现可持续,既取决于城市体检不断生成更新项目,更取决于政策赋能、金融赋能与多部门、多主体多跨协同、形成合力。重庆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通过改革,全力构建“四大底座”,以体系化能力推动城市更新迈向新阶段。
构建城市更新数据底座。打通城市综合体检与专项体检数据,整合GIS、BIM、CIM数据,建立涵盖老旧房屋、高层建筑、地下管线、路桥隧轨等高质量数据集,全面接入数字重庆IRS系统,构建起支撑城市更新的数据底座,推动数据全量归集、全面共享、全面赋能。
构建城市更新政策底座。推动城市更新地方立法,健全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体系,出台《重庆市支持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十七条措施》文件,制定土地供应、用地转型、零星用地整合,以及闲置商办楼宇功能业态复合利用、工业存量房产转型升级等“一揽子”配套政策,为城市更新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撑。
构建城市更新金融底座。建立政金企深度协作机制,出台《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明确支持城市更新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从10大方向上给予有力金融支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撬动作用,破解城市更新资金瓶颈。
构建“规建运治”一体化AI底座。打破传统规建运治存在的数据孤岛、政策壁垒和流程堵点,打通规划、住建、城管等部门数据流、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创新构建“体检画像—规划赋能—多元融资—一体实施—运营治理”机制,研发AI智能体,提升城市更新项目自动生成、资源自动推送、政策自动匹配、成效自动评估等综合能力。
28日上午的城市更新论坛暨资源对接大会上,集中签约了总投资达375亿元的城市更新项目,推介了超200个城市更新机会项目清单,集中发布了一批支持政策。唐小平介绍,下一步,将锚定重庆直辖30周年重要节点,在3年内滚动实施一批总投资额达4000亿元的城市更新项目,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原稿点击:重庆如何写好城市更新这篇“大文章”?来看这三个关键词-重庆日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重庆百度关键词优化(重庆如何写好城市更新这篇大文章来看这三个关键词)》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