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飞机与高速公路织就的“快出行网络”,催生出商务、旅行住宿市场的爆发式需求,也推动国内酒店连锁化率一路攀升。
然而,表面的繁荣下,“连而不锁”的行业痛点日益凸显——解约率持续攀升、品牌间开发竞争愈演愈烈(一个物业筹建阶段易牌可达3次及以上)品牌方与加盟商的权责拉锯、品牌-店总-加盟商的三角制衡、多方与OTA的流量博弈、品牌(及供应商)与加盟商的利益分歧,再加上品牌间的同质化竞争,共同构成了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博弈困局”。
如何破解“连而不锁”?
核心不在于强化单向管控,而在于构建多方共赢的协同机制,让“连锁”从“形式绑定”升级为“价值共生”。
一、直面博弈本质:“连而不锁”的核心矛盾拆解“连而不锁”的根源,并非单纯的管理能力不足,而是多方主体“利益目标错位”与“权责边界模糊”导致的协同失效。具体可聚焦四大核心博弈点:
1、 品牌方与加盟商的“管控-自主”博弈:品牌方追求标准化(如服务流程、装修风格)以维护品牌形象,加盟商则更关注短期盈利(如压缩运营成本、灵活调整定价),两者在管理费比例、运营投入、客源分配上常存分歧,导致“标准落地打折扣”;
2、 品牌-店总-加盟商的“立场摇摆”博弈:店总作为品牌派遣的“一线管理者”,需同时对品牌(执行标准)和加盟商(控制成本)负责,当两者需求冲突时,店总易陷入“两难困境”,最终导致门店运营“偏航”;
3、 多方与OTA的“流量依赖”博弈:品牌方、加盟商、店总均依赖OTA获取客源,但高额佣金(通常占营收15%-25%)挤压了利润空间,而自建会员体系的投入大、周期长,导致“既离不开又受牵制”,流量话语权旁落;
4、 品牌(及供应商)与加盟商的“成本-质量”博弈:部分品牌通过指定供应商(如布草、洗漱用品)获取差价收益,而加盟商则认为指定采购抬高了成本,转而选择低价替代产品,导致“供应链标准失控”,影响服务质量。

酒店大堂
二、破局路径:构建“三方协同、价值共生”的共赢策略破解博弈困局,关键是将“零和博弈”转化为“正和博弈”,通过机制设计让品牌方、加盟商、店总(及OTA、供应商)的利益目标对齐,实现“锁得住标准、放得开活力、分得清权责、挣得到利润”。
(一)品牌方与加盟商:从“管控关系”转向“伙伴关系”
品牌与加盟商的矛盾,本质是“长期品牌价值”与“短期盈利目标”的失衡。需通过“利益绑定+标准共建”实现双向赋能:
(1)建立阶梯式利益共享机制:将品牌管理费与加盟商盈利挂钩——当门店营收、客户满意度达标时,品牌可适当降低管理费比例,或从超额盈利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门店升级基金”(用于设施更新、员工培训),让加盟商感受到“跟着品牌干能多挣钱”;
(2)推行“标准化+弹性化”运营体系:品牌明确“底线标准”(如卫生安全、服务礼仪),同时允许加盟商在“非核心环节”灵活调整(如结合本地特色推出餐饮、根据淡旺季优化房型定价),既保障品牌一致性,又释放加盟商的本地运营活力;
(3)搭建加盟商参与的决策平台:成立“加盟商理事会”,让核心加盟商参与品牌标准修订、供应商筛选、营销方案制定,减少“单向指令”,让标准更贴合门店实际运营需求。
(二)品牌-店总-加盟商:从“三角制衡”转向“三方协同”
店总作为“一线枢纽”,其立场直接决定门店运营质量。需通过“权责清晰+考核对齐”让店总成为“协同者”而非“夹心人”:
(1)明确店总的“双重考核”标准:考核指标同时包含品牌维度(如客户满意度、标准执行率)和加盟商维度(如成本控制率、营收增长率),两者权重均衡,避免店总“偏向一方”;
(2)建立“双导师”支持机制:品牌为店总配备“运营导师”(指导标准落地),加盟商配备“本地导师”(指导区域市场特性),帮助店总快速平衡品牌要求与本地实际,减少决策内耗;
(3)赋予店总“中间协调权”:当品牌与加盟商出现分歧时,允许店总提出“折中方案”(如调整部分服务流程以降低成本),方案经双方确认后执行,让店总从“执行者”升级为“协调者”。
(三)多方与OTA:从“被动依赖”转向“流量自主”
摆脱OTA的流量绑架,核心是构建“自有流量+多元渠道”的组合,降低对单一平台的依赖:
(1)共建品牌私域流量池:品牌牵头搭建统一的会员体系,加盟商共享会员资源——会员在任意门店消费可累计积分(积分可跨店使用),同时品牌与加盟商共同承担会员营销成本(如优惠券、专属服务),让加盟商主动参与私域运营;
(2)组建“品牌联盟”议价OTA:头部连锁品牌可联合中小品牌组成“行业联盟”,与OTA协商降低佣金比例(如从20%降至12%-15%),或争取“流量倾斜”(如联盟门店优先展示),通过集体力量提升话语权;
(3)开发“场景化”自有渠道:针对商务客群,品牌与企业差旅平台、高铁/航空会员体系合作;针对休闲客群,与旅游平台、本地生活APP(如大众点评、小红书)联合推出“住宿+体验”套餐,拓宽流量来源,减少对OTA的单一依赖。
(四)品牌-供应商-加盟商:从“利益输送”转向“透明共赢”
供应链的“暗箱操作”是加盟商不信任品牌的重要原因,需通过“透明化+共选共建”重塑供应链信任:
(1) 搭建公开的联合采购平台:品牌联合优质供应商搭建“供应链平台”,加盟商可在平台上自主比价、选择产品(品牌标注“推荐款”“达标款”),平台公开供应商资质、价格构成,杜绝“指定采购”中的利益差价;
(2)推行“质量溯源+成本分摊”机制:对核心产品(如布草、床垫)实行“质量溯源”,加盟商可查询产品生产流程、质检报告;同时,品牌与加盟商共同谈判供应商,争取“批量采购折扣”,降低加盟商的采购成本,让“标准产品”更具性价比。
(五)品牌间竞争:从“同质化内卷”转向“差异化共生”
品牌间的低价竞争只会加剧“连而不锁”——为抢占市场,部分品牌降低加盟门槛、放松管控,最终导致全行业服务质量下滑。需通过“差异化定位+价值共创”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1)聚焦细分市场做差异化:品牌根据目标客群精准定位——如商务型酒店主打“智能办公+高效服务”(如24小时前台、会议室预约系统),亲子型酒店主打“主题体验+安全防护”(如儿童托管、亲子活动),避免“千店一面”;
(2) 推动“行业价值共创”:头部品牌可联合制定《连锁酒店运营规范》,明确卫生、服务、安全的行业底线;同时,共同开展“行业培训计划”,为加盟商、店总提供免费的运营课程,提升全行业的管理水平,让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套房茶室
三、“锁”住共赢,方能“连”得长远连锁酒店的“连”,应是“价值的连接”;“锁”,应是“共赢的锁定”。当品牌方不再将加盟商视为“扩张工具”,而是“价值伙伴”;当店总不再是“夹心人”,而是“协同枢纽”;当OTA不再是“唯一流量来源”,而是“多元渠道之一”——“连而不锁”的困局自然迎刃而解。
在住宿市场需求持续升级的今天,唯有打破多方博弈的壁垒,构建“品牌赋能、加盟商获利、消费者满意”的共赢生态,才能让连锁酒店真正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提升”,实现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大堂一隅
~~~~~酒店观察员~~~~~
个人观点,欢迎行业大咖点评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酒店策划方案优化(连锁酒店连而不锁何时休一一破局多方博弈的共赢发展策略)》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