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大桥经济,江门恩平再出实招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恩平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总目标,开展“四总”大行动,即“一件事总集成、一窗口总协调、一专班总帮办、一企业总客服”,推出12项重点任务,持续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年是恩平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此次行动旨在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使政策更贴心、办事更省心、投资更安心、服务更暖心、生活更舒心,进一步擦亮“恩为您”妈妈式服务品牌,切实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推动恩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总”大行动、12项重点任务如下:
(一)开展“一件事总集成”行动,切实提升行政效能
1. 高效办成一件事。一是持续优化已上线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的线上及线下服务体验,推行共享数据自动调用、个性信息自行填报、申请表单自动生成,实现“多表合一、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二是减少企业群众纸质材料提交和办事成本,重点拓展入学报名“零跑腿”“零证明”、出生一件事等55个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实现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三是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梳理一批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一件事、一类事,丰富“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
2. 推动民意诉求“速办”。一是依托12345热线平台全面升级,设置“政数局长线上意见箱”,推进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探索“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机制,打造具有恩平特色“民意速办”平台,梳理细化不少于500项本地治理事项,实现“接诉即办”,推动解决一批痛点堵点问题。二是推动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精细化配置220项智能分办场景,实现企业诉求“一口归集,智能分拨”。三是持续完善企业诉求“117响应机制”,依托市场主体诉求响应服务平台,实现对企业诉求7×24小时响应接办、全流程督办、限时办结,精准收集并协调解决企业诉求。
3. 推广湾事通办。一是深化政务服务“跨境通办”合作。推广粤港合作成果,配合优化跨境服务地图、线下服务专窗及自助服务有关功能,实现更多服务事项“跨境通办”。二是深化“湾事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应用省“湾事通”泛公共服务与资讯小程序,按省平台接入标准,分批推动恩平市文旅、招生考试、教育培训、就医养老、出行等特色服务进驻“湾事通”平台,用好“湾事通”江门专区。
(二)开展“一窗口总协调”行动,着力优化政务服务
4. 推进“一窗式”集成综合服务改革。一是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服务模式,促进实现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进一步完善集约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二是动态完善全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工作,落实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二次统筹,为推动各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提供机制保障。
5. 完善基层窗口办事机制。一是深入实施“视频办+综合窗口+人工导办”服务,着力解决政务服务事项在基层“就近办”难题,在全市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村(居)便民服务站“视频办”窗口全覆盖基础上,高质量推进更多镇村跨层级事项“视频办”。二是梳理基层需求迫切的政务服务事项,新增一批事项进驻“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助力“百千万工程”。
6. 提升特色专窗效能。一是持续抓好政务服务事项“二次统筹”,巩固提升“二次统筹”工作成果,设立江门“市内通办”恩平专窗,实现1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办”。二是持续提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服务成效,实现企业群众政务服务难点堵点问题“兜底办”,并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服务向镇(街)延伸覆盖,推动实现群众难事基层解决。三是进一步完善“跨境通办”专窗,依托“跨境通办”专窗和“粤港澳大湾区”专窗,推行全程网办、一体机自助办、视频办等多渠道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港澳高频事项跨境轻松办。四是深化工建项目综合窗口、政策兑现窗口、园区专窗、华人华侨专窗,实现“一个窗口”“一站式”服务与管理,最大化满足企业、群众的办事需求。五是从企业和群众视角梳理服务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推进水电气热过户和不动产登记、水电气网报装和投资建设审批等关联事项跨领域集成办理。
(三)开展“一专班总帮办”行动,更好服务市场主体
7. 完善恩平工业园、镇(街)代办帮办服务体系。组建招商项目“恩为您”帮办服务专班,推行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为项目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助力打通项目落地投产全链条各环节间的“梗阻”,实现产业项目全链条审批流程更简、时效更高、服务更优,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达效。
8. 推进容缺事项承诺办。一是以政务服务部门清楚告知、企业和群众诚信守诺为基础,对风险可控、纠错成本低且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的政务服务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二是根据政务服务事项实施难度、风险可控程度、服务对象信用状况等,采用申请材料后补或免交、实质审查后置或豁免等方式,签订告知承诺书,明确办理条件,约定责任义务。
9. 推进政策服务免申办。一是全面梳理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条件和适用规则,强化数据归集共享、模型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支撑,精准匹配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和群众,推动逐步实现政策“免申即享”。二是对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依申请办理的,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群众自动生成申请表、调用申请材料,并主动精准推送,便利自愿申请。三是优化政务服务平台企业和个人专属服务空间,丰富政策库,实现利企便民政策和服务精准直达。
(四)开展“一企业总客服”行动,全力打通堵点难点
10. 持续深化“首席服务官”制度。一是深入发挥企业(产业项目)首席服务官牵头协调服务作用,在职能范围内协调企业(产业项目)属地和市有关部门,帮助企业(产业项目)解决在生产、经营、增资扩产、建产投产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主动宣传和贯彻政府惠企政策、发展规划和重大工作部署,为企业发展、产业项目建设出谋划策,营造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11. 持续深化“粤商通”平台推广运用。一是梳理恩平市已上线事项清单,利用主流媒体、政务新媒体等方式,大力推广“粤商通”服务平台。二是推动线下宣传阵地进园区、进企业、进乡镇,向企业和群众宣传推广“粤商通”,引导市场主体通过出示“粤商码”,实现“免证办”。三是挖掘本地可依托“粤商通”上线的事项,用好“粤商通”江门专区,为恩平市市场主体提供更多本地特色、更具辨识度、更精细化的服务。
12. 持续提升涉企矛盾纠纷解决能力。一是高质量运用好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江门仲裁委员会)恩平联络站,加强司法机关与法院等仲裁、商事调解机构的协调对接,引导市场主体选择商事调解机构解决商事争议纠纷。二是充分发挥恩平华侨华人法律服务中心作用,提升涉侨涉外公证服务水平,加强园区企业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调解,推动法律服务精准高效问需企业。三是加强涉侨纠纷联合调解工作室建设,运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助力涉企纠纷实质性化解,加强知识产权、劳动争议、商会调解工作。
南方+记者 张婧媛
通讯员 冯海源
【作者】 张婧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恩平六个优化(抢抓大桥经济)》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