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工程行业来说,应该听得最多的就是待岗,优化等名词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谓待岗都清楚,就是拿着底薪等着新项目,一般情况就是看公司跟员工看谁先扛不住而选择“分手”。
优化顾明思议,怎么样选择对项目是比较合理的,其实这里引申意义其实就是变相的“开除”了。
那么哪个时间段,哪个岗位最容易被“优化”呢?
项目开始阶段一般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项目管理人员配比比较充足的情况,会根据个人在岗位的贡献而评估,能力不足的可能会被优化。
到了项目中期被优化的概率会比较低,毕竟多多少少会有一点项目上的关于班组也好,对甲方而言也好的一些资料,“把柄”在手里,领导要优化哪些人也需要考虑太多的因素。
项目后期就可以明显看的出来这些问题了,比如说安全管理岗位,一般只会留一到两个,工程管理岗也是留一到两个左右。然后就是测量岗位,基本上主体完成,就差不多要“被优化”了。
质量管理岗位(一般是施工管理岗兼任),如果有也基本上在被优化的行列。
成本岗位可能是在后期最不会被优化的一员了。
那么各位同仁,还有哪些管理岗位在什么时候最容易被“优化”呢?关注讨论!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优化是名词(浅谈项目人员优化)》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