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是一个奇迹
文化|全球

卷首语·重返昨日之地
撰文:《华夏地理》杂志主编 岑伯宁
太平洋上的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仍然是观察生物演化的最佳地点之一。本期由汉娜·诺德豪斯和摄影师卢卡斯·布斯塔曼特带来的封面报道,就讲述了一个物种“死而复生”的故事。
1820年,一艘捕鲸船在科隆群岛中的弗雷里安纳岛(亦称圣玛丽亚岛)带走了六十多只象龟,之后遭遇鲸类撞击而沉没。当时无人关注这些象龟的下落。时隔180年后,一支考察队在科隆群岛的伊莎贝拉岛沃尔夫火山下发现了一个龟背形态与本地象龟迥异的种群。
又过了20年后,人们才通过基因测序发现,这个奇怪的象龟种群竟然是已经灭绝的弗雷里安纳岛象龟后代——两百年前的一次沉船事故,竟意外地为一个物种保存了火种。现在,科学家们正在推进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让这些远遁他乡的灭绝巨龟后代重返它们祖先居住的岛屿,重新成为该地原生生态的一部分。然而,200年的环境巨变也使得人们担心,毕竟昔日不可追,让它们重归故地会否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作者查尔斯·菲什曼将在本期讲述另一个试图旧地重游的故事——重返1969年人类曾经踏足过的月球土地。我们将在该专题中一一了解地球表面正在激烈进行的重返月球竞赛,不仅仅是传统的几个航天大国,还有众多的民间企业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尝试回到月球。遍布全球的创业者都在憧憬这片陌生的新疆域,拟定了各种各样的开发计划。然而,月球上究竟有什么,可以怎样开拓?甚至更遥远的疑虑:纷至沓来的探测器、登陆舱和未来可能到来的其他设施,会不会对月球本已非常脆弱的微薄大气层造成污染?重返这片昨日之地,似乎还有很多需要考虑的东西。
我们将看到更多即将以不同方式重返的昨日之地:穿越玛雅古王国地盘的墨西哥新铁路究竟是对古代文明和地底生态的扰乱,还是重振经济信心、借此梳理文化遗产脉络的机会?纵横数千里、上下五千年的黄河故道,其与古老的猴文化的交集也别有意趣。希望大家喜欢本期杂志带来的话题。
《华夏地理》2025年9月刊精彩内容提前看
加拉帕戈斯象龟归乡记
撰文:汉娜·诺德豪斯
它们曾令水手们着迷,也让达尔文深受启迪。但到了19世纪中叶,其代表性物种弗雷里安纳岛象龟已经绝迹。本文讲述的是一群锲而不舍的科学家如何找寻复活之钥,令其重返家园的故事。
加拉帕戈斯群岛因栖息此地数百万年的巨型陆龟而得名。这只拥有混合血统的象龟与诸多同类正生活在伊莎贝拉岛的偏隅之地,该岛已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热土。|卢卡斯·布斯塔曼特
在1820年10月,距离厄瓜多尔海岸千里之外,楠塔基特捕鲸船“埃塞克斯号”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今称科隆群岛)的弗雷里安纳岛(亦称圣玛丽亚岛)一处碧蓝色的港湾驻锚停泊。水手们划着捕鲸小艇上岸,沿着古老爬行动物的踏出之径,穿过四分五裂的玄武岩和盘根错节的原生灌木(多为梨状隐果玄参)与仙人掌——“他们眼观六路,时刻保持警惕,搜寻着目标。”船舱服务生托马斯·尼克森写道。
他们正在猎捕加拉帕戈斯象龟。这些生物因所在岛屿不同而形态各异——有些背甲圆如穹顶,另一些则前缘上拱,状如西班牙马鞍——但无一例外,都足以令数名水手一饱口福。
当捕鲸人发现一只小“海龟”,会将它翻过来,用帆布带将四足绑牢,然后像背包一样将龟扛在背上。对于体型巨大者(有些重逾225千克),他们将其四足绑缚后挂在长杆上,每侧由两三人抬着,越过嶙峋凹凸的熔岩地,运回船上。
他们将捕获的龟像套碗一样倒置堆放在船舱里。龟类在不喂食的情况下可存活一年之久。该船大副欧文·蔡斯写道:“它们不吃不喝,也无需人费心照料;或散落在甲板,或置于脚下,或被塞入货舱,反正怎么方便怎么来。”
在圣克鲁斯繁育中心,诸如这样的象龟经过人工培育,将被重新引入弗雷里安纳岛,该岛原生象龟早在多年前就已灭绝。经过长期努力清剿岛上可能捕食脆弱幼龟的外来鼠类和野猫后,如今约300只弗雷里安纳杂交象龟已具备放归条件。|卢卡斯·布斯塔曼特
“埃塞克斯号”带走了弗雷里安纳岛上六十多只具有鞍背型龟甲的象龟,据尼克森记述:“其肉质丰腴鲜美,乃平生所遇之最。”
随后,这艘船启航前往太平洋捕鲸场,一个月后,该船在那里遭遇一头鲸鱼撞击,这场灾难为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提供了创作灵感。沉船之际,众水手竭力抢捞尽可能多的象龟,塞满他们的小小捕鲸艇,并在返回南美大陆的颠沛航程中,以其——最终,以彼此——果腹。其余象龟或随船沉没,或随波漂散。
清除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威胁象龟生存的入侵动物——例如以卵和稚龟为食的老鼠、狗和蚂蚁——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鏖战。图中这些西圣克鲁斯岛象龟就曾屡遭野猪刨掘巢穴之祸。清剿行动终于让它们有机会壮大种群。|卢卡斯·布斯塔曼特
象龟数量大幅减少,捕鲸者难逃罪责——他们将其中大半宰杀烹食,还将一部分作为战利品或宠物携带归乡。但科学家推测,或许正是这些捕鲸者无意间确保了象龟的基因存续。直到基因测序技术取得数项进展后,研究小组才意识到,这些水手为一个物种的复活提供了关键线索。
若黄河的生肖为“猴”
撰文:VOIRFOTO 李颀拯 付克勤
“猴”在中原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河南二里头出土的微型骨猴,封存着3800年前一场未及绽放的童年。在淮阳,每年人祖伏羲朝拜庙会上,一种叫“人祖猴”的泥塑被尊崇为人类始祖偶像。而在方城县,石猴则是“吉祥纳福”之物,每逢春节人们互送石猴。
甘肃省庆阳市南佐遗址保护界桩外,一尊石猴隐于古柘林荫,它托着下巴,仿佛若有所思。这里的三十多个石像生都是在附近村子拆迁后被送来的,这是唯一一个石猴形象。|VOIRFOTO 李颀拯 付克勤
自黄河源头启程,一路向东,直至山东入海口,就像是一场跨越万里的壮阔梦境。望着滔滔的黄河水我常常陷入遐思:若黄河是一种生肖动物,它该是何种模样?
若说黄河具有羊之态,也许是源于天性中的温和与奉献;它也像牛一样,数千载如一日地润泽、耕耘着华夏大地;若黄河为马,它定脱缰于天地之间,驰骋在广袤的平原之上,嘶鸣声响彻云霄。
人们也常常把黄河视作华夏巨龙,横卧大地,贯穿历史,庇佑着人类文明的火种。
若黄河为猴呢?猴,在人类文化的深邃意象里,是睿智的化身。它时而潜入深山峡谷,时而漫过广阔平原,时而在山林间嬉戏穿梭。当远古先民傍依黄河、结庐而居,黄河以其宽厚的馈赠赋予人类最初的生存依托。
当我们来到位于河南洛阳市的二里头博物馆,那古老的骨猴似在无声诉说着往昔岁月里,黄河畔的先民在这片土地开启了怎样神秘而深邃的篇章。再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人类演化史,从灵长类的起源到人类的逐步形成,猴,作为人类遥远先祖的近亲,在时光的长河中有着独特的意义。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展柜前,一枚来自4000年前的仅指甲盖大小的骨猴正凝视人间。这是一件出土于两岁贵族儿童墓葬中的微雕骨猴,以动物骨骼为材,通体抛光如脂,猴面人身,抱膝蜷缩,在管钻技法雕刻的双眸中凝固着夏代工匠的极致匠心。|VOIRFOTO 李颀拯 付克勤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第三展柜前,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骨雕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透过定制放大镜,猴脸人身的精灵抱膝蜷坐,指甲盖大小的躯体上,管钻工艺雕刻的眼眸凝着幽光——这是2002年出土于夏代两岁儿童墓的微雕骨猴,高仅2.2厘米的遗物被安放在儿童骸骨胸前,细如发丝的抛光痕里,封存着3800年前一场未及绽放的童年。有游客轻抚展柜玻璃 :“它可能是最早的护身符玩具,夏代父母将失子之痛刻进骨血,却让今人触摸到最柔软的中国式亲情。”
法医学能否消灭野生动物走私行为?
撰文:乔舒亚·哈默
创新技术与新型刑侦手段正在重塑反走私斗争格局——每提取一枚大猩猩掌纹,都是向胜利迈出的坚实一步。
一名由《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派遣的边境官员在伦敦希思罗机场查获了一张老虎皮,这无疑是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斗争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布丽塔·亚申斯基
泰国西部通艾-会-卡肯野生生物护林员们意识到,保护区中,枪声突然响起。出事了。他们在密林中跋涉,终于找到案发的露营地,谋杀现场散落着犯罪证据。一头赤麂的尸体倒在地上的血泊中,而其他受害者(一只黑鹇和一头珍稀的黑豹)的残肢,则在砧板上渗着血,在汤锅里冒着泡。
护林员当场逮捕4人,他们涉嫌盗猎受保护物种、违反枪支法,最高可获刑10年。但该案件有个棘手之处:这个狩猎团伙的带队人是普雷姆猜·卡纳苏塔,此人是建筑大亨,也是泰国最显赫、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卡纳苏塔坚称自己无罪,显然是相信自己高薪聘请的律师能帮他脱罪,但他低估了泰国野生动物警察的执着与决心。护林员封锁了犯罪现场,查获了动物尸体、三支步枪、数发弹药、锅中的野味肉,后来甚至还采集了一堆人类排泄物样本。这些证据被密封起来,运往曼谷的犯罪实验室——在国家公园部野生动物法医学实验中心主任卡妮塔·维塔旺监督下,技术人员对野味肉和粪便进行DNA测序,而警方法医学办公室则对动物尸体进行弹道测试。
简直就是一出活生生的《犯罪现场调查:深入丛林》在上演。
大猩猩有着独特的掌纹和指纹,它们的标本,比如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这一件,正帮助法医学家演练如何对非洲大猩猩的个体特征进行采集和分类记录。这样的话,一旦某只猩猩遭盗猎,其手纹便能成为追溯犯罪地点的关键线索。|布丽塔·亚申斯基
野生动物专家已开始在亚洲和非洲培训执法人员,要求他们用经得起法庭检验的证据来支撑逮捕行动。伦敦市警察局法医学服务中心主任特雷西·亚历山大回忆,当初与津巴布韦警方合作时,“他们(接到线报)拦下车辆后,虽然在后备箱发现了犀角、四部手机和三把枪,但司机声称‘我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个开车的’,副驾驶乘客说‘我刚上车,什么都不清楚’,后座两人则表示‘我们只是顺路搭车’——最后警方只能放人。”
如今,野生动物警察已学会如何采集指纹(法医学术语称为指印或脊线细节)、提取手机数据、进行弹道测试以及封锁犯罪现场。
新世纪登月竞赛
撰文:查尔斯·菲什曼
美国宇航局(NASA)把探索者送回月球的准备尚未完成,许多创业者已在憧憬去这片几乎分毫未动的新领地搞开发、做生意,还拟定了气势磅礴的计划。本文描绘了月球表面在我们足够幸运的情况下会变成哪番光景,而如果我们不走运的话又会怎样。
除了被不携带人员的着陆器撞击过的地点和阿波罗号任务在月赤道附近探索过的少量区域,月球表面约379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完全无人触碰过。|NASA/JSC/ASU
一场关于现代天体物理和太空科学发展现状的谈话聊到一半,约瑟夫·西尔克突然说了句让你噗嗤笑喷、然后意识到他并没开玩笑的话。西尔克是宇宙学领域的泰斗之一,今年82岁,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的资历比美国“阿波罗计划”的一系列登月行动还要老。他做出过多项为该领域奠定根基的发现,涉及宇宙的起源及其核心机密——暗物质。这个人不会信口开河。
此刻的话题是其专业领域内格外令他感兴趣的方向:属于我们自己的星体——月球常被忽视的开发潜力。
西尔克说,再过几十年人类将拥有在月球表面架设极强大望远镜的能力,可以用它拍摄近40光年外TRAPPIST-1恒星系统的行星,得到如同我们在地球看火星般的分辨率。“到时候就能观测到外星的森林、山巅和海面的波光(假如它们存在的话),你都不敢相信。”西尔克又说起用太空望远镜拍摄其他行星的生命:“如果那里有城市,我们还能看到灯火。”
1972年阿波罗17号任务的宇航员深为月球的地表土困扰。这里的土壤颗粒尖锐,磨损力强,对探索者和工程师很不友好,但现在他们把月壤视为登月事业的关键资源。|NASA/JSC/ASU
这匪夷所思的“超能力”关键并不在望远镜,而在月球。因为月亮是得天独厚的太空科技试验场——条件比地球好得多,甚至比太空本身还要好。这是因为月球拥有无线电静默状态的暗面,而大气层可以忽略不计,建在月亮上的光学望远镜可以拥有近乎不受限制的分辨率。
按照现有设计思路,那架能拍到TRAPPIST-1系统中外星生命的望远镜实际上是大约30架互联望远镜结成的环形阵列,组合出直径19千米的虚拟大镜面。这从技术上不难实现,有诸多已发表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描述了它的设计及操作,而且有几个不同版本。其中一个把搭建位置选在环形山内部,非正式名称叫“月面超级望远镜”。
墨西哥未来的火车会抛弃过去吗?
撰文:迈克尔·芬克尔
玛雅列车的铁路是为了团结整个国家和纪念古代玛雅遗址而修建的。现在的问题是,沿途究竟有什么东西消失了。
是建筑成就还是环境灾难?这条1554千米长的铁路系统环尤卡坦半岛而建,穿过茂密的丛林,导致现代社会中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马丁·塞蒂纳
洞顶裂开、一个巨大的钻头“轰隆隆”地钻进来时,罗伯托·罗霍正在洞中。钟乳石纷纷掉落,罗霍蜷起身子躲闪着,举着手机,这位生物学家兼心直口快的洞穴探险家拍摄下了墨西哥东南部尤卡坦半岛一个壮观的石灰岩洞穴被摧毁的瞬间。
接着,一根直径约1.2米、长约25米的锈迹斑斑的钢柱被地面上的工业钻机插进了洞里。这个天然井里的水清澈透明,带有地下蓄水池的排水口或洞穴系统都是如此;中空的钢柱内注满了水泥,一部分水泥溅出来落入水中。从钢柱上脱落的锈片混进尚未凝固的水泥里,池水上散布着一片深色的污渍。
不远处钻了第二个洞,又一根钢柱被插了进来。然后是第三根、第四根。现在,仅这一个天然井里就被插入了40根钢柱,4根一排。罗霍算了算,有15,000多根钢柱被插进了尤卡坦半岛薄薄的土层中,这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
尤卡坦半岛的面积比佛罗里达州还要大,但由于它是由多孔的石灰岩构成的,因此这里的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河流或湖泊。分布广泛的天然井是淡水的重要来源,从美洲豹到中美貘的几百个物种,以及数百万墨西哥居民和所有游客,都依赖这些淡水。玛雅人将祭祀用具放进天然井中已有一千多年了。
最重要的是,许多天然井是相互连通的,罗霍说,污染了一处的水,所有的水都可能被污染,这些水会流入大海,因此从钢柱中溅出的水泥也会破坏中美洲的珊瑚礁、坎昆的海滩、岸边的红树林,以及丛林和丛林中的野生动物。在罗霍看来,一切都有可能消失,这一切都是为了一列火车。
修建玛雅列车的过程中损毁了一些玛雅文物,但有不少仍完好无损,例如卡门海滩上一个洞穴中这座有数百年历史的神殿,其外墙涂满灰泥,里面矗立着一根高大的石笋。|罗比·肖恩
玛雅列车(Tren Maya)缓缓驶入车站,空调开得很足,车体一尘不染,座椅、过道和装饰物都是浅青色或碧绿色的,如同远方的大海。
“这列火车是个不可思议的成就。”生物学家、洞穴潜水员赫尔曼·亚涅斯说,他是为数不多的像罗伯托·罗霍那样热爱探索天然井的人之一。两人曾经亲密无间,如罗霍所说,是“最好的朋友”,他们还一起创办了一个洞穴探险俱乐部。而现在他们基本不相往来了。玛雅列车让他们决裂,就像它割裂了墨西哥和其他地方的友情和家庭那样。
一列无辜的火车怎么会引发可怕的争斗呢?这些冲突又大又不大——大可至国家的发展方向,小可至一杯啤酒的价格——且往往会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
在这场交锋中,着眼于未来的人想要保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点荒野之地,而另一些人则意识到,人类这个物种自诞生以来,其影响就不曾停歇,如果认为这些影响适度,就应该鼓励它。因此,玛雅列车项目就汇聚了这两方面观点。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
《华夏地理》
《华夏地理》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独家授权,引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优质海外内容,同时自行采编本土民族地理故事,成为《国家地理》全球的优质内容供应者之一。20余年来《华夏地理》以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作为办刊的宗旨,立足自然、科技、人文的视角,以震撼的图片、影像和独到的深入报道见证、记录新时代华夏文明。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华夏地理网站建设(加岛象龟重生路|华夏地理2025年9月刊)》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