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扇观金工作室】
2025年半年报显示,国内财险行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以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为代表的三大头部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COR)集体下降,其中车险费用率降幅尤为突出,标志着行业持续推进的“反内卷”行动已取得阶段性突破。
与此同时,非车险领域“报行合一”政策酝酿落地,进一步释放出监管层引导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财险市场正从“规模竞争”向“效益竞争”加速转型。
综合成本率普降:头部险企盈利空间打开
根据半年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降至95.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平安产险为95.2%,下降2.6个百分点;太保产险则以96.3%的成绩单实现0.8个百分点的优化。三大公司综合成本率均降至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直接推动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5%。
综合成本率的改善主要得益于赔付率与费用率的“双控”。以车险为例,作为财险行业占比超50%的核心业务,其费用率从2023年同期的38.2%降至34.7%,降幅达3.5个百分点。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通过严格实施‘报行合一’(即实际费率与备案费率一致),行业恶性价格竞争得到有效遏制,手续费支出回归理性区间。”
平安产险进一步指出,科技赋能正在重塑成本结构。该公司通过AI定损、大数据风控等技术将车险理赔周期缩短30%,欺诈案件识别率提升至92%,直接带动赔付率下降2.1个百分点。技术驱动的精细化运营,正在取代传统的“费用换市场”模式。
非车险“报行合一”酝酿:万亿市场迎规范潮
车险市场秩序好转的同时,非车险领域正酝酿新一轮监管升级。据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针对健康险、农险、责任险等非车险种,监管部门正研究制定“报行合一”实施细则,预计将于2025年四季度正式落地。
非车险市场长期存在“高费用、低质量”的痼疾。部分险种实际费用率超过40%,远超备案水平,导致行业陷入“保费增长但盈利下滑”的怪圈。以百万医疗险为例,为争夺市场份额,部分公司通过补贴渠道费用、放宽核保条件等方式激进扩张,最终引发赔付率飙升,2024年行业该险种综合成本率一度突破105%。
监管新政若能落地,非车险市场将复制车险改革路径。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预计,政策实施后,非车险费用率有望下降5-8个百分点,直接释放超200亿元的利润空间。这不仅能改善公司盈利,也将推动产品创新回归保障本质。
“反内卷”深化:行业生态持续优化
财险行业“反内卷”的成效,本质上是监管引导与市场主体主动转型共同作用的结果。2023年以来,原银保监会连续出台《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的通知》《非车险业务自律公约》等文件,通过强化费率回溯监管、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等手段,压缩违规操作空间。与此同时,头部公司率先摒弃“费用战”,转而通过服务升级、科技赋能构建竞争壁垒。
人保财险推出的“车险理赔管家”服务,将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8%;平安产险的“鹰眼”灾害预警系统,在2025年南方洪涝灾害中减少赔付支出超10亿元;太保产险则通过“保险+农服”模式,将农险承保利润率提高至行业平均水平的1.8倍。
随着综合成本率下降,险企有了更多资源投入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进而提升客户黏性,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三大财险公司续保率均突破80%,较2023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挑战犹存:转型需跨越三道坎
尽管成效显著,但财险行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多重考验。首先,中小公司转型压力加剧。在头部公司凭借规模优势压缩成本的同时,部分中小险企因科技投入不足、服务网络薄弱,仍难以摆脱“费用依赖”。2025年上半年,80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仍有43家综合成本率超过100%。
其次,非车险风险管控能力待提升。随着健康险、农险等政策性业务占比提高,险企面临逆选择风险加剧、数据积累不足等挑战。某健康险公司总精算师透露:“目前行业对带病体人群的定价精度仍不足,容易引发‘死亡螺旋’。”
此外,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冲击承保利润。中国精算师协会会长徐敬惠提醒,若未来汽车消费增速放缓或自然灾害频发,可能对车险和非车险赔付率造成压力,“行业需建立更灵活的风险对冲机制”。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节点,财险行业正迎来战略机遇期。监管层近期明确提出,将推动财险业从“填补空白”向“完善体系”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先”转变。这一导向下,险企纷纷布局绿色保险、科技保险、普惠保险等新赛道。
平安产险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50亿元用于新能源车险、碳汇保险等绿色领域;人保财险则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合作,推出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保险解决方案;太保产险联合华为开发“保险+物联网”风险减量服务,已在化工、建筑等行业落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财险费用优化(财险行业反内卷初战告捷综合成本率显著下降)》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