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做申论,总把“小题”和“大作文”拆成两回事——做完概括题、对策题,草稿纸一推就开始琢磨大作文,结果盯着“乡村振兴”的题干发呆半小时,要么硬凑“生态好、产业兴”的老套分论点,要么把小题里提过的“电商培训”“猕猴桃种植”案例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大作文要么偏题,要么满篇空话。
直到有次模考,我做完小题没时间瞎想,直接翻小题草稿纸找灵感,突然发现:小题1概括的“产业措施”、小题2分析的“人才问题”、小题3提的“政策对策”,居然刚好是大作文“乡村振兴”的三个分论点!从那以后,我再也没为大作文方向犯愁,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勾连小题写大作文”的小技巧,小白也能直接用。
先说说我以前的“坑”:小题和大作文“断联”,写作文像“瞎摸”
没发现小题和大作文的联系前,我写大作文就是“孤军奋战”,浪费时间还跑题,总结下来有3个糟心事儿:
1.大作文没方向:盯着题干发呆,半天立不了论
比如模考题干是“围绕‘基层治理创新’写大作文”,我做完小题(小题1概括社区治理措施、小题2分析治理问题)就把草稿纸扔一边,对着“创新”俩字硬想:“创新能写啥?数字化?居民参与?”想了20分钟才定立论,结果写的时候又跑偏,把“数字化”写成了“社区服务优化”,老师批我“立论模糊,分论点脱离材料”。
后来翻小题草稿纸才发现,小题1里明明有“社区建微信群收意见(民主创新)”“用智能门禁管出入(技术创新)”,小题2里有“治理缺专业人才(需人才创新)”——这些不就是现成的分论点吗?我当时悔得拍大腿:早看见就不用瞎想了!
2.案例“重复瞎编”:小题里有现成的,偏要自己造
更傻的是,小题材料里藏着超多案例,我写大作文时却想不起来,只能瞎编。比如小题1材料里有“某村靠‘稻虾共养’亩均增收3000元”,小题2里有“社区网格员上门解纠纷,矛盾率降40%”,这些案例又具体又贴合主题,我写大作文时却硬编“某地发展特色农业”,不仅没说服力,还浪费时间回忆案例。
学姐跟我说:“申论小题的材料,本质是大作文的‘素材库’,你做完小题不利用,相当于放着现成的菜不吃,非要自己种菜。”
3.时间不够:想方向+找案例,大作文写不完
公考申论150分钟,我以前做完小题剩60分钟写大作文,光想方向+找案例就占30分钟,最后只剩30分钟写,结尾潦草收尾,分数直接扣5分。有次模考,我甚至没写完大作文的第三个分论点,交卷时手都在抖——现在想起来,要是早勾连小题,哪会这么慌?
勾连小题写大作文:3个小技巧,方向秒清晰
后来我总结出“勾连小题”的核心:小题是大作文的“框架尺”和“素材袋”,做完小题花2分钟整理,大作文直接“抄作业”,具体分3步:
1.做完小题列“要点清单”:把小题的核心记下来
我现在做完每道小题,都会花30秒在草稿纸上写“小题要点”,不用多详细,记“核心问题/措施/案例+材料范围”就行。比如:
· 小题1(材料1-3):基层治理措施→①建微信群收意见(民主);②智能门禁管出入(技术);③网格员上门解纠纷(服务);案例:某社区矛盾率降40%
· 小题2(材料4-5):治理问题→①缺专业人才;②居民参与度低;案例:某社区培训10名治理骨干后,参与度提50%
· 小题3(材料6-7):对策→①政府补贴治理人才培训;②设“居民议事日”;案例:某县补贴200万培人才,治理效率提30%
这样一来,大作文题干要是“基层治理创新”,我直接从清单里挑“民主创新(小题1①)、技术创新(小题1②)、人才创新(小题2①+小题3①)”当分论点,方向瞬间清晰,不用再瞎想。
2.小题“问题+对策”=大作文“分论点”:不用硬凑
申论小题常考“概括问题”“提对策”,这俩其实是大作文的“天然分论点”——比如小题2提“乡村电商缺人才、物流慢、没销路”(问题),小题3提“培训人才、建快递点、搞直播带货”(对策),大作文主题是“乡村电商发展”,分论点就能直接写:①破人才短板,夯实电商基础(小题3对策1);②补物流漏洞,畅通电商渠道(小题3对策2);③拓销售路径,激活电商活力(小题3对策3)。
上次模考我就这么写,分论点既贴合材料,又有小题的问题、对策支撑,老师批我“立论扎实,分论点逻辑清晰”,直接多拿3分。
3.小题案例“直接用”:省时间还贴题
小题材料里的案例,是大作文的“黄金素材”,因为这些案例已经“经过材料验证”,贴合主题还不用自己编。比如写“人才创新”分论点时,我直接用小题2的“某社区培训10名治理骨干,居民参与度提50%”;写“技术创新”时,用小题1的“某社区智能门禁,管理效率提60%”。
用的时候注意“案例+分析”:先写案例,再写“这个案例说明XX(分论点)很重要”,比如“某社区通过培训10名治理骨干,居民参与度提升50%,这说明专业人才是基层治理创新的‘引擎’,只有补齐人才短板,才能让治理有‘人’可用、有‘力’可发”——这样写既具体又有深度,比瞎编案例强10倍。
避坑提醒:别“照搬小题”,要“整合升级”
当然,勾连小题不是“照搬小题答案”,比如小题1的措施是“建微信群收意见”,大作文里不能只写“建微信群”,要升级成“以‘数字赋能’激活民主参与,通过微信群、小程序等平台收集居民意见,让治理从‘单向管理’变‘双向互动’”——把小题的“具体措施”,升级成大作文的“分论点表述”,既贴题又有高度。
我以前犯过“照搬”的错,把小题答案直接抄进大作文,老师批我“小题思维,缺乏升华”,后来改成“措施+意义”的表述,分数立刻上去了。
最后想说:小题是大作文的“引路牌”,别浪费
以前我觉得“小题是小题,大作文是大作文”,后来才明白:申论整套试卷是“一个整体”,小题是在帮你“拆解材料、积累素材”,大作文是在让你“整合小题、升华主题”。厘清小题和大作文的联系,就像走迷宫有了地图,再也不用瞎撞。
现在我做申论,做完小题花2分钟列要点清单,写大作文时对着清单找分论点、找案例,60分钟能写完还能改一遍,分数从以前的30分(满分50)提到了42分。
如果你也总为大作文方向犯愁、没素材,下次做完小题别着急扔草稿纸——花2分钟整理要点,你会发现:大作文的方向,早就藏在小题里了!
声明:以上都是个人和朋友共同总结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提供给大家,仅供参考。最后,祝大家早日上岸。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优化小题卷(申论小题不要忘)》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