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污水检查井工程中,采用塑料检查井可显著简化安装工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建造成本,并凭借其优良的密封性、抗腐蚀能力和较长使用寿命,有效减少后期维护频次,提升排水系统运行可靠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环保价值,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方案。
某学校项目给排水设计说明中要求,雨污检查井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砌筑。该传统工艺存在多方面不足:施工周期长,现场湿作业工程量大;井体自重大,运输及安装不便;质量通病较多,易出现渗漏、沉降等问题;对人工依赖性强,需专业技术工人操作;同时现场扬尘和建筑垃圾较多,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雨污水井优化方案经与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沟通协调,建议对雨、污检查井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将原设计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调整为模块化检查井。对于人行道、绿化带等轻荷载区域,推荐采用塑料检查井。此项优化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建造成本(通过工厂化预制减少现场作业、降低模板及混凝土消耗、减少人工投入),还可大幅提升施工效率(构件轻量化、安装快速便捷,显著缩短工期),同时有利于工程质量控制和绿色施工(减少现场湿作业、降低扬尘和建筑垃圾产生,整体密封性及抗渗性能优异)。
优化依据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第4.10.8条,小区室外生活排水管道系统,宜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和塑料污水排水检查井。塑料检查井工厂预制、质量可靠,符合排水工程标准化、装配化发展方向。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第5.4.3条,检查井宜采用成品井,其位置应充分考虑成品管节的长度,避免现场切割。参照《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公告第659号)中推广应用技术第128项,明确鼓励推广“埋地塑料排水管和塑料检查井”,旨在提高管道系统工程质量、节约能源与材料,促进绿色环保施工技术的应用。塑料检查井产品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建筑小区排水用塑料检查井》(CJ/T233-2016)的要求,其结构设计、环刚度、耐候性等指标均满足工程应用标准。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本优化建议主要适用于人行道、绿化带等轻荷载区域。车行道、停车场等重载区域是否采用塑料检查井,需根据实际荷载要求进行结构复核与专项论证,并征得设计同意。塑料检查井选用前,应核对其环刚度、耐化学腐蚀性及温度适应性等参数是否符合工程所在地的土质、地下水质及环境要求。施工中需严格遵循塑料检查井的安装技术规程,确保井体与管道连接密封可靠,回填材料及压实度符合规范,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降。应重点关注当地验收部门对塑料检查井的认可程度及具体要求,提前进行沟通确认,确保工程顺利验收。效益分析将雨水检查井由传统钢筋混凝土形式优化为塑料检查井,可带来多方面的显著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经济效益本项目中原设计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Φ800,井深1.5m)单座综合成本约为1964元(含材料、模板、人工及措施费等);模块化检查井(同规格)成本约为1033元;塑料检查井(同规格)成本约为850元。若部分区域采用塑料检查井,也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新工艺还可显著降低措施成本、机械吊装及运输费用。
施工效率提升塑料检查井为工厂预制产品,现场无需支模、浇筑及养护,安装快捷,施工周期大幅缩短,有利于整体工期控制,降低现场管理成本。
质量与耐久性改善塑料检查井具有良好的整体密封性,可有效避免地下水渗入及污水外渗,减少后期沉降、渗漏等常见质量隐患,降低长期维护成本。
节能环保效益优化后大幅减少现场混凝土浇筑及砌筑作业,降低建筑垃圾产生量及施工扬尘,符合绿色施工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与环境效益。
综合优势对比以下为三种检查井方案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比:
序号
检查井类型
单座成本(元)
施工周期
密封性能
后期维护成本
环保性
1
现浇混凝土检查井
约1964元
长
一般
较高
低(扬尘多
2
模块化检查井
约1033元
较短
较好
中等
中
3
塑料检查井
约850元
短
优
低
高
综上所述,从设计优化角度,建议在室外工程的人行道、绿化带等轻荷载区域优先选用塑料检查井。该方案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兼具显著的经济性、施工便捷性及环保效益,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对成品井推广应用的技术导向,是一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雨优化(雨污水检查井材质优化)》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