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张截图火了,图中是一位求职者和百度HR的对话记录,内容乍看平淡无奇,可细品一下,却让人哭笑不得。
事情是这样的,百度HR问这位小哥能否接受外派。外派不外派的,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可HR随即就发来了一张工位的照片,图片里的工位那叫一个简陋,两张桌椅孤零零地摆在走廊的一角,让人感觉像是临时拼凑出来的办公空间。
更有趣的是,HR还“贴心”地问了一句:“工位可以接受吗?”这问得倒是挺诚恳,可这“走廊工位”怎么看都有点荒唐啊!
咱说实在话,百度工位紧张这事儿在圈子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身边不少曾在百度工作的朋友都表示,哪怕是正式员工,有时候也得坐一段时间的临时工位。甚至,有时候连两张工位之间的“夹缝地带”都能被改造成工作区域,真是“寸土寸金”。
其实,百度这样的大厂,真不算少见流动工位的情况,特别是外包员工,今天在这里办公,明天可能就得搬到另一边去,这流动性简直像是在“打游击”。
不过,这种随意性有时候也未免太随意了点。有些工位被安排在走廊尽头、窗台边,甚至某个楼道的角落里。
一个朋友调侃说:“幸亏还没让我自带小板凳。”听起来是挺搞笑,但细细一想,其实挺心酸的。咱都是打工人,来公司是为了好好工作,不是来体验流浪的。走廊里的简陋工位无异于告诉你:“在这儿凑合干活吧!”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外包员工和正式员工的差别了。
在很多大厂,外包员工待遇和正式员工之间的天壤之别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尽管你干的活儿可能和正式员工没啥两样,甚至更辛苦,可在工位、福利这些硬件条件上,那就是真正的“高下立判”。
曾经听过一句调侃,说做外包比“赘婿”还窝囊,这虽然有点夸张,但却也反映了外包的现状。就连办公室的位置分配,靠窗的好位置永远留给正式员工,而外包能有个固定的工位就算不错了。
实际上,工位的差距只是外包与正式员工之间差别的冰山一角,节日福利、公司团建、年会这些活动,大多数情况下,外包人员都被排除在外。这种“半员工”的状态还真是有点尴尬啊。
3. 为什么大厂热衷于外包?要说大厂为什么这么喜欢用外包员工,其实背后也是有些无奈和道理的。
大厂项目多、需求变化快,业务的灵活性使得企业必须迅速调整人力资源,而外包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相比于正式员工,外包的使用更加灵活,成本也更低,公司不需要负担外包员工的社保、公积金等长期人力成本,项目结束后,外包人员的合约也可以迅速解除。这种“即用即走”的用工方式,对于企业来说,确实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式。
然而,对于外包员工来说,这种“高效”背后的代价却是实实在在的。
外包员工常常觉得自己就是“临时工”,虽然干的是正式员工的活儿,但公司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却远不及正式员工。这种身份上的“等级分明”,无形中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
你干了活儿,但不属于公司;加班有你,年会却没有你;团建也不带你玩,这种“半员工”的尴尬身份,还真是让人有点难受。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思考,企业是否可以在外包管理上更人性化一些?比如,在工位的安排上,尽量避免走廊、窗台这些明显的“临时区域”,至少要让外包员工感受到一丝“正式感”。
再比如,在节日福利上,哪怕给外包员工发一些小礼品,也能让人感受到公司的一点心意。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就是这样一点点“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积累起来的。
我觉得,不必奢望外包员工和正式员工待遇完全平等,但至少在日常的工作体验中,能让大家都感觉到一些温暖和尊重。毕竟,打工人这个群体,大家都不容易。
如果公司能多些人性化的管理举措,不仅能提升员工的满意度,还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毕竟,心情好干活才更有动力嘛!
你觉得呢?
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坡下载,本文标题:《百度优化外包(百度外包太癫了)》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